左手行文,右手明理

 

 

  又见选择!这烦人的无比纠结的文理分科!

  如此纠结,以至于要动用那经典的千古一问: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

 

  【文理分科是什么】

  文理分科是什么?拿把刀把蛋糕切成两块,左边的是政史地,右边的是理化生,是这样吗?

  文理分科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不是必然的,而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形式。

  所谓“文”,就是形象思维的能力,考察的是论理和表达能力。

  所谓“理”,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考察的是推理和研究能力。

  所谓“分科”,就是学校有所侧重地分而教之,目的是培养“术业有专攻”的专项人才。

  那么文理分科,就是有所侧重地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的这个过程。
  【文理分科从哪里来】

  文理分科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来处来。

  叫我上溯中华上下五千年,写一部文理分科的编年史,那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还是偷点儿懒就近从建国时期说起吧。

  当然了,百度知道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历史,谨作参考好了。

  1949年后,由于国家急需专业人才,所以学校教育开始了文理分化。

  50年代,开始对高校进行合并。

  1952年起,将同类专业院校合并为专业学院,建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高校体制。

  1966年至1976年,文革。

  1977年,恢复高考。

  同期,为分类选拔人才,文理分科正式开始。

  所以说,文理分科,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形式,罢了。可以看到,文理分科,是源于国家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
  【文理分科走向何方】

  文理分科走向何方?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文理分科该何去何从?

  2011年山东省高考将取消分科制度;

  2012年上海市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

  2013年四川省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

  ……

  网上,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甚嚣尘上……

  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就不该存在了吗?我只能说,不一定。

  就教育制度而言,文理分科是决定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而高校里专业的热门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社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关系的。因此选择就不得不披上一层浓浓的功利色彩。

  所以更多的人是提倡取消文理分科的。然而高考就在前面等着呢,说那些有的没的有什么用呢,倒霉的还不都是我们这些实验品。

  不管文理分科是去是留,既然这个选择在面前了,那就该懂得取舍。选择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所以始终还是要选择的。可是怎么选?怎么选?怎么选?

 

  【听听老师的建议】

  老师的建议是要参考的。

  从某些方面上来看,老师是了解他的学生的,至少在学习成绩上是这样的。虽然说成绩不是一切,虽然说成绩都是浮云,但是相对于学习的过程来说,成绩也是一种阶段性的结果。成绩的直接表现是分数,但是分数不等于一个人的水平,分数是兴趣、天赋、实力、态度、心情、运气、状态等的加权平均数。所以我们说不要过分纠结分数,那是因为分数里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外力作用;但是我们也说不要无视分数,那是因为分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个科目的兴趣,而这在选择的时候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吧。

  老师的建议主要还是基于成绩出发的,老师对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毕竟比较了解,而且对分科后的学习以及高考的各种变化都能做出很好的分析,所以老师的建议对今后学习的难易程度以及高考的定位等还是有较大的影响的。

  当然,也会有老师为了自己班级的录取率等原因给出一些“退而求其次”的建议,那就需要自己的判断和取舍了。对于别人的建议,不但要知其然,还要问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自己决定哪些建议可取,哪些建议可以不予理会。毕竟,别人的建议都只是参考的。
  【听听家长的建议】

  家长的建议是要参考的。

  家长应该是最希望自己的子女好的,至少他们内心深处会是这么想的。只是大家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按你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但是家长的意见多少都有其可取之处,毕竟那里有他们多年生活经验的结晶。所以偶尔可以试试换位思考,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想些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当然,还是那句话,最后还是需要自己的判断和取舍。

  【听听同学的建议】

  同学的建议是要参考的。

  同学的建议其实是很值得参考的。交流,是思想和思想之间擦出火花的最直接方式。

  在你考虑你的选择的时候,你的同学一定也在考虑他们的选择。你们是捧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坐在一起交流的。你慢慢会发现,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过的,哪些地方是你过虑了的。

  在这个过程中,判断和取舍也就慢慢学会了。

  【听听好友的建议】

  好友的建议是要参考的。

  好友和同学的区别,我想大家都懂的。好友就是那个分别时舍不得分别后忘不掉的人;好友就是那个会因你的快乐而欣喜因你的痛苦而悲伤的人。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别的人懂你的话,我想他就是你的好友。

  好友的建议是发自肺腑的,好友的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好友也会自私地希望对方跟自己同生死共进退。但是,好友是现阶段最了解你的人,也最能客观地帮你出谋划策,所以,好友的建议还是要好好斟酌的。

  【听听自己的建议】

  自己的建议才是最关键的。

  你要的文是什么?你要的理是什么?任何选择只要文或者只要理的人,要么是耍流氓的,要么是被耍流氓的。

  你可以偏科严重,你也可以均衡发展。可是不管怎样,左手行文,右手明理,你总不能自断其臂吧。所以,选择理不等于抛弃文;选择文不等于放弃理;取其该取,舍其可舍。文科和理科不是绝缘体,至少也该算是半导体。

  文理的选择不是为了高考,至少不能只是为了高考;

  文理的选择不能想着偷懒,只挑容易做到的去做;

  文理的选择不是逃避的理由,离那些令人痛恨的学科远远的。

  左手行文,右手明理。如果你选择了理科,你要的理科是什么?你要的文科是什么?如果你选择了文科,你要的文科是什么?你要的理科是什么?要知道,没有什么是可以抛弃的,你只是花更多的精力在你的选择上,你只是选择去错过另外一部分的精彩。你选择了理科,你只是选择了一部分的理科;你选择文科,你也只是放弃了一部分的理科。

  所以,当你最终做出选择的时候,你应该要明白你要的文科是什么,你要的理科是什么。

 

  那么选择好像从单选变成了不定项选择了,所以还是纠结

  纠结啊。纠结吧。


  SO, Follow me, step by step...

  一、兴趣。简单的说,就是政史地理化生这六门,按你喜欢程度的顺序排列,前三门中哪科多就代表你更倾向于哪科。有的人会说我一个都不喜欢,那就按你讨厌程度的顺序排列,前三门中哪科多就代表你更排斥哪科。这是第一个参考。
  二、志向。或者也可以说是理想。你的理想需要哪些科目的知识,这个很好选择了。有的人会说我的理想很多,那就都写下来,一个一个去分析,然后你会发现,知识,其实是有重叠的。也有人说,我没什么理想,我就是这个人,那就跳过它,看下一条。

  三、特长。你文章写得特别好,你代表班级或者学校参加过什么竞赛,等等等等,有特长当然是要扬长的了。有的人说我没什么特长,有的人说我文理科都有特长,那就跳过,接着跳过。

  四、天赋。有没有人说过你有很强的数学天赋,有没有人说过你有很敏感的政治触角,这些都是选择的参考项。没有?持续跳过。

  五、态度。不是吧,你还没做好选择,难道非得让成绩来决定吗?你的文理科真的这么均衡吗?先不管成绩,我们先想想,考出同样的成绩,你是在文科的学习中更轻松还是在理科的学习中更得心应手。还是分不出来吗?那就继续往下。

  六、成绩。终于还是不得不说成绩了。其实成绩是选择时最直接的依据,因为前面说的兴趣、志向、特长、天赋、态度,最终都是会通过成绩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的。然而成绩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分出优劣来的。

  成绩之一、扬长。总体来看,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这是扬长。

  成绩之二、避短。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这是避短。

  成绩之三、主科。数学特别好的,文科又没有明显劣势的,可以考虑选文科,因为文科中数学特别好的容易成为尖子生;语文英语特别好的,理科有没有明显劣势的,应该选理科,对文科特别感兴趣的另当别论。

 

  然后有人说了,我无长可扬,无短可避,主科也都一般般。这果然还真是纠结啊。那就先看看哪些想法不可取吧。

  误区之一、学习就是为了高考。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学习,得到知识才是最终目的,从这一点来看,越是弱的科目,才越要好好去学。只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太功利了,大家普遍都认为一切不想上好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没关系,这不是我们的错,要怪只能怪我们穿越到错误的时空中来了。成绩都是浮云,努力去学了,学到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这就够了。高考只是众多检验知识的手段中的一种罢了,不用太拿它当回事。

  误区之二、我理科学不好,所以我只能去读文科。这明显是逃避嘛。学不好我们可以找原因嘛,方法不对,习惯不好,找出原因,改掉它,不就完了吗,逃避顶什么用。

  误区之三、文科只要下功夫去背就能学好。真要这么简单,那傻子才选理科呢。文科的学习是记忆、归纳、整理、比较,需要细致和耐心;理科的学习是记忆、理解、推理、计算,需要严谨和专心。死记硬背学不好文科,题海战术学不好理科。

  误区之四、理科不用背书。请参照上一条,不管文科还是理科,记忆都是排在第一位的,理化生那么多的知识点,难道你指望高考是开卷的吗。

 

  到这里就有人茫然了。那就再简单点儿。

  一、各科比较平均的,对文科没有明显兴趣的,不选文科;

  二、各科比较平均的,对理科没有特别讨厌的,不选文科;

  三、某科有劣势但不至于讨厌的,不因逃避而做出选择;

  四、决定前多参考别人的意见,综合考虑;

  五、决定后不犹豫不反复,不因成绩的起伏而动摇,不因别人的质疑而改变。

 

  这么纠结的一事儿,想得我脑袋打结手指抽筋了都。。。

 

  有的人可能觉得奇怪,说我为什么完全不考虑高考时专业的选择。其实真的完全没必要,没有谁规定学理科的不能报考文史类专业,没有谁规定学文科的不能报考理工类专业。而且到了大学,专业是可以调整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修,学有余力的也可以同时学两个专业,这都是后话。

  选好文理就一定能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吗,高考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能进入好学校吗,进入好学校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吗,学有所成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找到好工作就一定能功成名就吗,功成名就就一定是你要的生活吗,……不一定,都是不一定。选好文理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并且学有所成找到好工作功成名就的幸福生活的人,那是因为他有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盲从的人,即使达到别人的所有要求,他也不是成功的,他也不是幸福的。人生有太多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成为生活的拐点。做好每一个选择,并且不后悔,就可以了。

 

 

  还是纠结啊,太纠结。

  你说没事我们学这么多什么理化生政史地干什么,还都要学得这么深。多少小时候立志当科学家的小孩就这么活活被吓跑了,多少小时候立志当文学家的小孩就这么生生被吓傻了。。。

  物理的受力分析,各种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地球上哪有什么匀速直线;化学的分原子,各种固气液体和难闻的臭鸡蛋,那么多黄的红的我就不能是个色盲吗;生物的纲目科属种,各种有壳的没脚的,我们的血型你就敢只用XY染色体简单地分成四种啊。。。

  算了吧,真的别逼自己,自我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成绩怎么可能不是浮云。

  还有政治的马恩列斯毛邓江胡,那么高深的哲学问题哪是我们这帮草民随随便便就能领悟的;还有历史的司母戊鼎山顶洞人,你跟我们有几毛钱关系,然后随随便便一个新闻就可以把那些自封的“最早”再往前推好几千年;还有地理的什么季风什么暖流,你敢让天气预报别再总摧残那可怜的局部地区吗,你敢让那些专家们不要总是动不动在地震前夕出来辟谣吗。。。

  好吧,我都这么老的人了,再说下去都要成愤青了。

  当然,有兴趣的人另当别论,我只是想说真没必要让这么多人都来钻这无谓的牛角尖,古人都知道说“术业有专攻”的。可是没办法,现在的教育体制就是这样的。

  教育体制要咱的命,咱可不能被他要走,咱要自救。自救的方法就是学习!学咱想学的东西。

  学校里学的什么数理化政史地,当然也是学习,而且也应该算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但是关键不是学习知识本身,而是应用知识的各种思维方法。考试时掌握了各种解题方法,碰到题目就不会无从下手。生活中学会了各种思维方法,遇到难题就不会束手无策,这是一样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在学校学习的意义所在吧。

  广读闲书,也算是学习的一种吧。有人说读书要区分良莠,我倒觉得不然。因为读书是为咱自己,不是为功名利禄而读。好书用歪心眼去看,比歪书更可怕;歪书用辩证的眼睛去伪存真,不偏听不偏信,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闲话,暂且按下不表。

 

 

  选择还在继续:左手行文,右手明理,用脑思考,用心做事。我一直在路上。

 


 


【后记】这篇本来是4月12日就写好了,不过某人生日吧,我就不要拿这么纠结的问题去郁闷她了。然后接着又是期中考。。。本来是想晚些再说吧,不过既然那个某人又纠结起这个问题来,我还是把它贴出来吧。希望抛出的砖能引出点儿玉来,而不会被一砖拍死。。。



 


 


【又记】顺便想起来我自己的情况。
  当时我考虑这个问题统共可能也没有五次,心里想着不然我就报文科好了,也不知道她报的是文科还是理科。
  期末考最后一科考完的时候,我在那边胡思乱想,也没听到老师通知说到班上去报文理分科,也没发现大家瞬间都消失了,结果收完东西了还有说有笑着帮忙整理考场来着。然后当时由于读文的人毕竟比较少,所以我们学校是各个班级要读文的人举手报名,老师登记下来,没有报名的就是读理科了。由于我不在场,又不能当成弃权,所以按照游戏规则,我就“选”了理科。让我无比郁闷的是,老师发现我不在,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一致认为我理所应当是选理科的。。。
  那么我就是理科的吧。
  其实我觉得也没什么差别,理化生原来怎么学还怎么学,政史地原来怎么学也还怎么学。真不知道这家伙是少根筋呢还是没心没肺的。
  然后就要开始如果了。如果我当时报了文科会是怎么样?去它的如果吧,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如果假设。
  就像我选了理科也仍然会码点文字一样,选了文科我也依旧会敲些代码。区别只是在于,特别要好的朋友会换成另外一帮人,高考前夕的回忆会变成另外一些事,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文理   理科   建议   成绩   好友   老师   分数   知识   选文   术业   兴趣   特长   劣势   学有所成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