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行走——(5)铁血芷江

出凤凰南行一百余公里有个小城,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清沏的舞水河静静地穿城而过,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她就是芷江。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不久的过去,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我知道她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自从大陆方面的历史开始正面肯定国军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作用后,这个沉寂的多年的小城才逐渐被人关注。她现在的全称是“芷江侗族自治县”。翻开这个小城的介绍,可以看到形容此城历史和景点所用“唯一”、“最”的词,多得让人难以想像。一个数十万人口的小城有着与之巨大反差的历史沉淀和内涵。

让芷江名扬天下的就是这座“受降纪念坊”。它是一座白色四柱三拱门的石坊,整个造型如同一个醒目的“血”字。这座牌坊初建于1946年2月,是华夏大地上“唯一”的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凯旋门”。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无数抗日英烈和中国百姓用血肉英灵建造的不朽建筑。纪念坊的领额是蒋公所题“震古铄今”四个大字。立柱上分别题写两副对联,中间一幅也是蒋公所题“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侧联是李宗仁题的“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何应钦将军题写:“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仰望纪念坊,我屏息、肃穆、虔诚,仿佛又穿越到那战火纷飞的铁血八年!

    可就是这样一座“唯一”,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被史无前例地拆毁了。这是原来受降纪念坊竣工时的照片。

当年受降纪念坊原型被拆后所剩的唯一一块石碑——《芷江受降纪念坊记》。

如今受降纪念坊所在已是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的一部分。这个纪念馆号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外的《让和平永奠》的石碑。说实话看了纪念馆和这碑文,心里并不平静。众多解释还是官话连篇,这个洋洋洒洒的碑文,连发生在芷江的“湘西保卫战”都只字未提。其实无论共军国军,无论仗大仗小,只要是中国人的拼死抵抗欲血奋战都应永远铭刻在历史上。

受降堂。蒋公所说的“震古铄今”,指的就是1945年8月21日至23日,在此处举行的震惊中外的抗战受降会谈。旧址由三栋黑色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呈长方“品”字天井型。正中间的受降堂外墙上,“和平永奠”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一根根立柱上挂着诸如“反击外来侵略史上的光辉篇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老标语。

受降堂里挂着一幅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像前排有的几张桌子,上面铺着洁白的桌布。这是胜利方中国受降代表的座席。对面也摆着一张桌子和四把木椅子,作为投降代表的座位。

受降堂的另一端,墙上挂着四大战胜国的国旗,下面也摆有一张桌子和几排木椅,那是供采访记者的席位。

这一张油画再现了当年日军投降的情景。正式受降仪式在8月21日举行。考虑军衔对等原则,由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将主持,指派新六军政治部少将副主任陈祖贻(还有说是陈应壮少将),改佩少校军衔负责日降使的警戒和接待。在受降仪式上何应钦没有露面,而是在23日下午洽降会议结束后,召见了日本乞降代表今井武夫,并告之日本投降书签字地点定为南京。芷江受降,为南京受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67年后又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站在这里看到这些实物,仿佛仍能感受到当年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喜悦和骄傲。因此有人撰诗曰:“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右侧为陆军总司令、中国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照例有蒋公的画像、照例有党旗国旗。国共两党很多地方的规则是一样一样滴。

看到这幅地图,丰腴的海棠变成苗条的公鸡,请问有何感想?

共军老兵在国军陆军总司令部前留个影。

又到抗战胜利纪念日来临之际,向国共两军老兵、抗战老兵、所有的中国老兵敬礼!

毛公蒋公恐怕绝对想不到,几十年后这对老冤家的玩偶会一起摆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里出售。均标价40.00,没有高低之分。

第二天,我们来到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的飞虎队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的纪念馆。想不到的是诺大的纪念馆只有我们两口子参观。
  纪念馆位于芷江机场原址。参观了纪念馆,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惭愧。芷江机场不仅是二战期间盟军在远东第二大机场,也是名震中华的飞虎队基地。说起飞虎队谁都不陌生,可她的基地就在芷江却鲜有人知。在我过去的记忆中,还将她与飞越驼峰的美军航空队混为一谈了,一直以为他们远在大西南的云南某地。惭愧啊。

“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又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华民国成立、由美国退役飞行人员以民间形式组成的空军部队。由国民政府委托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创办的,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本。这是美国政府在对日公开宣战前罗斯福政府暗中支持中国抗战的一个形式。“飞虎”二字是中国百姓因其飞机上常绘有猛虎之图,加之对其战功敬佩之情所起的昵称,想不到后来这昵称远比正式番号出名。飞虎队在华期间大致分三个阶段:民间形式的志愿大队、美国空军驻华特谴队和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注:那时的美国还没有空军这个军种)。陈纳德也从上校、准将直到晋升少将。上面是飞虎队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队徽,依次为志愿大队、美国空军驻华特谴队和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相当我军的飞行师)。

陈纳德的塑像。疑似中国的“唯一”。

飞虎队首次空战记录。这场战斗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

飞虎队全部战绩。

陈纳德为远征日本的机组飞行员们的欢送词。“昨日武将军,今日文翰林”。

  镌刻着飞虎队名录的黑色花岗岩石碑。虽然我是个英文盲一个也读不出来,但还是拍下照片。如果不是因为“国际主义”在咱这成了党的专有名词,我想他们也可以冠以“国际主义”者,前面还应加上“伟”大二字。

  当年机场的指挥塔站还完整保留。
  这是当年修建机场时使用过的碾子。据称当年修建扩建芷江机场时,动员征用了芷江周边14个县的约5万民工,民工伤亡数约1万余人。正是这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百姓,使用最原始的工具,用自己的血汗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当年机场工作生活区的复制图。美军是个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同时也是个非常注重军营文化生活的军队。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还不忘修个棒球场。这对我军来说是无法想像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最多也就是几副扑克、象棋吧。
  中国老兵向这些为中国抗战做出伟大贡献的美国飞行员们致敬!

纪念馆中还有部分内容是反映中国空军抗战的英雄历史。武汉上空就曾发生过亚洲最大规模的空战。史载中国空军无俘虏:要不血洒长空,要不飞机被击中伞降后,面对日军举枪自戕!武汉和许多城市一样,都有以牺牲的国军人空军飞行员命名的街道——“陈怀民路”。

国军空军的军歌——解说是这样写的。歌词颇有诗经的味道,也带有不少拟音字。不知唱到“嗡嗡”、“隆隆”、“嗝嗝”时会是什么效果?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空军军歌是这样的:“凌云御风去,报国把志伸,遨游昆仑上空,俯瞰太平洋滨,看五岳三江雄关要塞,美丽的锦绣河山,辉映著无敌机群。缅怀先烈莫辜负创业艰辛,发扬光大尤赖我空军军人!同志们努力努力,矢勇矢勤,国祚皇皇万世荣。尽瘁为空军,报国把志伸,那怕风霜雨露,只信双手万能,看铁翼蔽空马达齐鸣,美丽的锦绣河山,辉映著无敌机群。我们要使技术发明日日新,我们要用血汗永固中华魂。同志们努力努力,同德同心,国祚皇皇万世荣”。因此纪念馆的图片将之称为“空军乐”还是恰当的。可以想像一下,在万里长空这些空中骄子们驾战鹰边哼着“嗡嗡”、“隆隆”、“嗝嗝”边和浴血日军作战,好一个潇洒英勇!

芷江除了铁血,还有文化。这是被冠以之“最”的地方——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可惜去晚已关门了,只在外面看看它的巍峨,想想里面的堂皇。

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位于县城中心,初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几经圮毁,多次修复,历经四百余年,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亦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

这桥官名龙津桥,历史上又称“三楚第一桥”。全桥长246.7米,宽12.2米,桥设三层檐的长廊,长廊面侧设厢房店面94间,隔间建有7处五层檐的凉亭,亭最高17.99米,登上观赏亭,舞水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此桥为全木质结构,无一钉一铆,整体气势恢宏,犹如一条长廊横卧舞水。2000年12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该桥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万和楼座落于流经县城的舞水河东岸,主要由中心芦笙楼、琵琶楼、地筒楼与两个对歌楼五个鼓楼组成。

万和楼是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鼓楼群。万和楼最神奇之处就在于,通体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为木制配件。

请让我们记住这个小城:

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战胜利的建筑物、被誉为中国的凯旋门——“受降纪念坊”。

中国“唯一”全面反映飞虎队援华抗战史绩的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
  中国疑似“唯一”的一座陈纳德将军的雕像。

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

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

  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龙津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芷江   中国   纪念馆   空军   鼓楼   侗族   国军   日本   美国   当年   机场   航空队   小城   少将   石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