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与地坛》

        在生命之花刚刚盛放的时候迎来一场冰霜,打击是致命的,身体的残缺带来心理的伤害,逃避成为一种本能,于是当年荒芜的地坛就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这里默坐、呆想,思考生命、感悟死亡。身体健全的人,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因而目光更易被纷纷扰扰的外界所吸引,亦便失去了窥看自己心魂的清闲。

        也是出于本能,出于对生命的渴求,作者从荒芜中看到了生生不息,当一个人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就会用一种平视的目光,注视这共同家园的生灵:如一朵小雾般的蜂儿、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的蚂蚁、爬得不耐烦的瓢虫、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

        十五年风雨无阻的耗在这园子,于是史铁生也成了这园子的一部分,因此他与园子息息相通,于是他感受到了落日的寂静、天地的苍凉、古柏的镇静,于是他闻到了夏天暴雨后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于是他尝到了秋天霜后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史铁生很不幸,但又很幸运,他有一位既疼爱又理解他的母亲,文中对于母亲的描写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母亲的痛苦、惊恐、矛盾、坚忍,儿子的绝望、倔强、痛侮、憾恨,无不震撼人的心灵,这中间除了作家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作者母子连心的感同身受!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失去了才会珍惜,曾经倔强、羞涩的大男孩带给母亲的伤害只有等长大后用痛侮作补偿。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时候生气离家,夜晚又不敢走远,就躲在草堆中,听着母亲焦灼的呼唤,甚至会有报复的快感,现在长大了,依然以代沟的借口封闭沟通的大门,其实厚重如山的母爱可以填平任何的鸿沟,不能等到失去了再去后悔,就象作者,“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历来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所以也就被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父母的点点滴滴往往被忽视,作者也是偶然的一天才想起: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时序更迭、韶光易逝,是写家们永恒的题材,对于时光的感触,一个重病缠身的作家更会深于常人,一天的时间、乐器、园子里的声响、园中的景物、心绪、艺术形式、梦都被拿来比拟四季,足见作者对时间、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有过多么深沉的思索与感悟。

        室内的空调、温室的蔬菜、遍植的常青树……,科技的应用让我们对季节变换的感知越来越迟钝,趋同化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坚硬的道路再也留不下我们的脚印,停止思考,随波逐流,行走在狼狈不堪的人间,我们越来越多地远离了自然,无法接触地气,所以,我们浮躁了。

        地坛虽然荒芜冷落,终究还是有些人来:一对老人、一个热爱唱歌的小伙子、一个真正的饮者、一个捕鸟的汉子、一个中年女工程师、一个长跑家、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作者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过直接交流,他只是默默地注视、冥想,透过他们来感受世事变迁、人间冷暖,参悟命运多舛与救赎之路。

        他来到这落寞的园子,可以逃避外面的世界,却无法逃避悲惨的命运,无法逃避只有面对,生、死、写作,不知道这些残酷恼人的问题纠缠了他多久,最终他以哲辨的思维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有些事,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生存的艰辛,生命的留恋,纠结交织成一条绳索,让人窒息,而历经炼狱的磨砺,远古的图腾在心中复苏,作者终于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他参透了生命轮回。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是的,无论历经怎样的艰辛,生命之火永不熄灭,珍惜当下,乐由心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生命   母亲   作者   园子   车辙   浮起   世界   倔强   脚印   本能   息息相通   熨帖   蝉蜕   艰辛   目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