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奇

   “侬好伐?侬欢喜上海哇?上海好漂亮的。”泛黄的旧照,是带着记忆的收藏,吴侬软语的姑娘,缓缓走过外滩。——这便是我的字典里的上海,也是儿时听外婆说道的上海,这个留下过她年轻岁月的海上传奇。

   2011年3月15,南京路,晴,微凉

  曾经十里洋场,灯火斑斓,华灯初上的那些传奇,已经慢慢泛黄,如今的外滩已变了模样,如同这张照片。我穿过南京路步行街,在一条不知名的小弄看到了这栋在这里已为数不多的老式楼房,红砖斑驳,与对面的高楼对立着,对峙着,孤独却依然倔强。说实话,我对上海的印象更多的是好的,因为那些写满奋斗的故事,那些写满故事的传奇,还有儿时听外婆说起的那些回忆,那些感情,爱情,那些年轻的日子。而上海人的排外,拜金,上海女人的泼辣强势,上海男人的小气(与大气相对)软弱,让很多人对这座城市有一种隔阂。或许这才是本色的上海,让很多人恨却不舍离开,让很多人爱却透着无奈,这里充满机遇,让无数年轻人来这里寻梦,奋斗;然而奋斗半生,却无法在这里最终停驻,被更年轻的故事取代,然后退出舞台,然后离开。无数人早就了上海,而上海却不能留下所有人的永恒。

   从南京路的出来没多远,便是外滩了,穿过一条并不宽敞的街道,便是满眼十里洋场的开朗。转头右望,看见这欧式建筑上豁然写着“和平饭店”,这倒是和那部同名电影不谋而合。记得还是很小的时候在父母单位的篮球场看的露天公映电影,影片中和平饭店的老板周润发,是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角色之一,虽然他饰演的许文强让更多的人奉为经典,但我总觉得那时的他,包括他早期的电影的角色,都太瘦了。呵呵。再看看这十里洋场,外滩的建筑群当中,自然是银行占了多数,国内的,国外的,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看着这些门窗低矮,墙体厚实如碉堡的建筑,倒是让人理解当年那些欧美人把银行这么盖的理由。

  外滩上的人不算很多,或许和非休息日有关吧。更多的是如同我这样的游客,来自各个旅行团的旅客,或是结伴而来的学生,成双成对的情侣,等等。浦东新区与这里隔江相望,一面是东方明珠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后的累累硕果,一面是鸦片战争后的幢幢洋楼,与其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对峙,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历史的融合。半殖民地时期的耻辱需要岁月来包容,而这种包容,需要本身的强大,从国到人,从物质到心灵。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日本大地震后,更多的国人都是怀着同情和遗憾对待日本国民,面对灾难,人性中突显的更多是善吧。


  沿着外滩往北走到尽头,便可看到一座铁质结构的长桥,这也是很多影视剧里时常出现的形似的铁桥——外白渡桥。这建于光绪年间的铁桥虽说是经历三次改建,但与很多人记忆中的帝王时期的中国印象,是有些格格不入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座桥旁,也有过那让中国人至今也无法释怀的牌子:“华人与狗。。。。”是的,有些东西,可以被忘记,但不能被原谅。


   走到这里,便没有再往北跨过着苏州河了,下一站是城隍庙,离外滩也不过十多分钟的步行距离。先写到这儿吧,再上张本人照,以飨观众,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外滩   上海   南京路   洋场   更多   铁桥   日本   泛黄   年轻   传奇   故事   鸦片战争   城隍庙   电影   儿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