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的《空房子》

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这部电影的,朋友跟我讲了大概的情节,说我也许会喜欢。我知道我会很喜欢的,后来又有机会看到几个精彩画面,原本已经躁动的心再一次受到揪心的震撼,就一直希望能看到影片,希望生活的不如意,情绪的压抑能在这部影片上化作酣畅淋漓的泪水。在未看之前根据已有的对此影片的了解在自己心里导了一遍:怎样开场,主人公在哪个点上产生同情,信任,与不说话的交流默契。
今天终于看了《空房子》,原本希望积蓄已久的的情绪能够得到如期的宣泄,但是似乎这内心迫切的观赏心理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
所以影片在结构上并未给我太多的新奇。只是因为具体的情节落实到了画面上,给了我沉静的心态,而不是救人心肺的自怜心态
也许是个人原因,我喜欢影片的主题与表达方式会觉得女主人在自身不可改变得生活状态下,遇到了拯救自己的人,不管以后的生活只是在一个两个人臆想的虚幻世界,至少有一个“主动”遗弃世界的人陪他面对他们各自的精神世界。
看完之后,总觉得影片应该还长一点,画面还要精致一点:下面提出几点我觉得显得粗糙的几点:
女主人公的家应该是一个毫无忌惮爆发“暴力”但同时又隐藏着“压抑,痛苦,寂寞与自怜”的理应得到特写的场所,但是在影片中我们未能看到房子的此种功能,它只是在显示着此房男主人公可能的社会地位与权势以及女主人公的成家之前的模特身份。
女主人公不可排解的孤寂完全只是有情节与场景设置来表现的。
家庭带给女主人公带来的黑暗影响似乎没有清晰的确立,从后面她与男主人的出走,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应该是一个决绝的人,但是这与她在面对丈夫变态的性格与暴力时的沉默反应有所偏离。
还有就是我不知道让两主人公一直沉默相对是否有点刻意,如果说语言不能实现真正交流理解的作用,或者说语言会让他们已经相互感应的心产生距离,但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也应该得到体现吧,例如在老人房间的时候,看到摔死的老人,准备给老人给予仪式性的安葬等时,他们之间也应该互相传达一下自己的意见吧。当然我觉得语言的作用在这点上浅尝就可以了,无需表达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影片   语言   情节   老人   世界   主人公   暴力   沉默   心态   画面   情绪   作用   功能   机会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