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痛苦的一些观点

  秉持阿里斯提波斯的教导,并被叫做库瑞涅学派的人们认为,两种境况,即快乐和痛苦,快乐是平滑的运动,痛苦是粗糙的运动;快乐与快乐之间并无区别,一种快乐也不比另一种快乐更快乐。对于一切生物而言,一种境况是欢喜的,另一种境况却是极力避让的。但是根据帕奈提俄斯的说法,作为目的的肉体快乐并不是随着痛苦的消除而产生的稳定快乐,也不是免除恐惧之后的自由(伊壁鸠鲁接受了这种自由,并断言它是目的)。他们还认为,目的与幸福是不同的;因为目的是基于部分的那种快乐,而幸福则是源于各部分的快乐的总和,其中包括过去的快乐,也包括将来的快乐

  部分快乐是由于自身就可以得到的,但幸福不是由于自身,而是要基于部分快乐才可得到。以下事实可以证明快乐是目的:从孩提时起,我们就本能地为它所吸引,而一旦获得,我们就不再寻求任何其他东西,甚至根本不害怕它的反面,即痛苦。按照希珀伯托斯在其《论学派》中的说法,即使快乐产生于最丑恶的行为,它也是善。因为即使行为是荒诞的,但其产生的快乐是由于自身就可以得到的,因而也就是善的。但是,在他们看来,痛苦的消除(正如伊壁鸠鲁所说)不是快乐,无快乐也不是痛苦。因为他们认为,这两者都存在于运动之中,而无快乐也和无痛苦一样,并不是运动,既然无痛苦就犹如一个睡着的人所处的状态。他们断言,有些人由于其灵魂的扭曲不能选择快乐,但并不是所有的灵魂快乐和痛苦都产生于肉体方面的快乐和痛苦。因为我们从世界的繁荣中得到纯粹的快乐,就好像因我们自己特有的荣耀而产生的快乐一样。他们断言,快乐也并不完成于对善的回忆或期盼,而这正是伊壁鸠鲁的主张。因为他们认为,影响灵魂的运动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耗完。他们还宣称,快乐也并非单纯地产生于视觉或听觉。他们把无快乐和无痛苦称为中间状态。他们认为,肉体快乐远比灵魂快乐要好,肉体痛苦远比灵魂痛苦要糟,正因为如此,他们主张要用肉体的处置来惩罚犯罪。因为他们设想,痛苦更难以忍受,快乐更适合本性。也正因此,他们更在意肉体而不是精神。因此,虽然快乐是由于自身就可得到的,但他们认为,那些可以产生某些快乐的东西却经常具有相反的烦恼,所以,在他们看来,劳神费力地去造就产生幸福的快乐是最折磨人的

  他们并不同意所有智慧之人都生活快乐,所有愚蠢之人都生活痛苦的说法,而只是认为多数情形如此。即使有人只是享受所出现的每种单一的快乐,就已经足够了。他们说,审慎是一种善,虽然它不是由于自身,而是由于从出于它的结果才可得到。我们由于需要的缘故而结交朋友,因为一旦拥有,我们就如同珍爱身体的部分那样依恋。有些德性甚至可以在愚笨之人中发现。身体训练有助于德性的获取。智慧之人不会嫉妒,不会爱恋或迷信,因为这些产生于空洞虚假的意见,但他会感觉到痛苦和恐惧,因为这些的产生是自然的。财富也可造就快乐,虽然并不是由于自身而可以得到的

  他们宣称,情感能被把捉,但它们由以产生的东西则不能。他们放弃了对自然的探究,因为这种探究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他们专注于对逻辑的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有用。他们也断言,一个人的痛苦可能超过另一个人的痛苦;感觉并不总是真实可靠的

  赫格希阿斯学派认为幸福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肉体经常被苦难缠绕,灵魂则分担着肉体的苦难,且慌乱不宁,运气也经常会因其期盼而落空,所以,由这些可以得出,幸福是不存在的。生和死都是可得的。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在本性上就是快乐的或不快乐的;由于欠缺、款待或饱足等原因,就会出现一些人快乐,另一些人则不快乐的情形。就快乐理论而言,贫穷和富裕都于此无关,因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特殊快乐。对于快乐的量度来说,奴役和自由、出生的高贵和低贱、荣誉和耻辱,都是相等的,没有什么不同。生命对于愚笨之人益处不少,对于聪明之人则无甚差异。智慧之人做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他自己的缘故,因为没有其他任何人被他视为与他自己具有同等的价值。因为即使假定他从其他人那里获取了最大的利益,也没法与他贡献给自己的东西相匹敌。由于感觉不能获取精确的知识,他们予以废止,因为做的一切事情,都应显得合乎情理。他们宣称,对于偶然发生的错误行为,应当宽恕,因为没有人故意犯错,而是某些境遇的限制所导致。不要憎恨,而应更好地教诲。智慧之人在择善方面不会像在避恶方面那样比他人具有更多的优势,他们把没有辛劳、没有痛苦的生活设立为目的。对于那些不在造成快乐的东西之间做出区分的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安尼克里斯学派的主张在其他方面与上述那些观点相同,但是他们承认,在生活中,友谊、感恩以及对父母的尊敬是存在的,甚至还存在某种爱国行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智慧之人即使收到了烦扰,他的幸福也不会减少,虽然他享有的快乐很少。朋友的幸福由于自身不可得到,因为甚至他的邻居也感受不到。理论本身不足以自信,也并不比大众的意见优越。由于许多坏的情状随着我们的长大一起形成,因此,必须培养好的习惯。应当珍视朋友,这不仅是由于他们对我们有用(如果这一点都不剩下的话,我们早就转身而去了),而且是为了友好的情感,为了这种情感,我们甚至要忍受困苦。不仅如此,虽然我们把快乐设定为目的,且在它被剥夺时会心烦意乱,但由于对朋友的恩爱,我们还是会心甘情愿地忍受下来

  忒俄多洛斯学派把愉悦和忧伤视为目的,一个源于聪明,另一个来自蠢笨,他把聪明和公正叫做善,把它们的反面情形称为恶,快乐和痛苦则处在中间状态。他否认友爱,认为它无论在不聪明人之中还是在智慧之人中,都根本不存在;因为就前者而言,当需要消除后,友爱也就远离而去了,而智慧之人是自足的,不需要朋友。他宣言,优卓之人不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保卫自己的国家是合理的,因为他决不会为了不聪明之人的利益而丧失自己的聪慧。他说,宇宙就是祖国。盗窃、通奸和偷庙里的圣物有时是适当的,因为你一旦排除了对它们的偏见——这种偏见之所以形成,是为了便于操控那些愚蠢之人——就会发现,这些行为没有一种在本性上是可耻的。在他那些论证被认可后,他得出结论:有用的就是适于亲近的,如果有人因为肌肤有用而对其亲近,就没有做错;如果某物有用,就其有用而言,不把它请到家里来享用,反而做错了。经过一些连续发问,他使自己的观点变得强大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快乐   痛苦   目的   肉体   幸福   学派   智慧   有用   灵魂   断言   东西   朋友   境况   聪明   本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