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看书读报

下午花了几个钟头的时间,吃力的查找一本读本,然后填写了两张没有人会去看所谓试卷,完事后觉得如释重负。突然想起了南怀谨大师解读《论语》的一些片段,南老以其广博的学识,解读了这本我们上中学时都觉得高深无味的经典,就拿老小皆熟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不亦说乎?我们中学课本的解释是:学习,并且时常温习,这样我们会觉得很愉悦。这种解释会让小孩子认同吗?通过我今天的学习,我不觉得愉悦,而是苦而无味。南老对这句是这样解的:学是学问之意,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我们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做学问、做人的素材。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比如看到朋友做一件事,我们劝他:不可以做呀!老兄!一定出毛病。他不听,你心里当然很难过,最后证明下来,果然你说得对,你固然替他惋惜,对于自己认识的道理,也会更进一层得到会心的微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会心的微笑,有得于心。
我们现在看到的对《论语》解释的教科书,都是源自宋朝朱熹的一家之言,当年朱元璋规定,考取功名就用朱熹注解的四书为主要教材,所以几百年来这么多知识分子就只能在朱熹的思想范围内活动了。又想起了前天看报纸上谈到一个词:“风神托马”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装饰物,一只马腾开三只脚,另一只脚踏在一块东西上面。当年郭沫若居然不经头脑就吹牛说这个叫:飞马踏燕。呵呵,不可否认姓郭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也许他是做梦梦见一只马在飞行时踩到一只鸟。在文革的那个特殊时代,人家保命都来不及,怎么有空跟这个墙头草去辩论这个不能当饭吃的文字游戏呢。
没事多看点书,能“温旧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南怀谨对此句的解释是:学习过去,可以知道未来,我们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呵呵,而不是朱熹吹牛的解释:温习旧的知识,我们便可以知道新的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当老师了。考取师范的秘笈就这么简单吗,倒是可以看出来朱老的好为人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朱熹   随时随地   论语   学问   郭沫若   无味   愉悦   当年   好为人师   错误   思想   墙头草   知识   要犯   装饰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