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难忘的六一)

        小时候,最期盼的日子自然是——过年。

        那时有句童谣“洗脸不如攒钱,攒钱不如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有新衣服穿,才能有很多好吃的。所以那时总是,脸上脏兮兮,口袋干净净。问大人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什么时候才过年呀?”

       上学之后,最期盼的日子则当属——六一了。

        因为过年是大家共有的,而六一,才是专属于我们小孩儿自己的节日。虽然那时物质极度匮乏,但总可以填饱肚子。而精神却似乎总是饥肠辘辘,六一于我而言就是一场精神的盛宴,有无比的神圣感。

        记得刚入学我就当上了副班长。这功劳当归属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在我上学之前就教会了我1加1等于2或人字怎么写之类的,让老师误以为我是准神童,直接委以了副班长的重任。当然班长的职务是由留级生中的佼佼者来担任的,这是本校的光荣传统。这些放在当今也就比白痴略强,若如小女那般两岁即能数一百个数识一百多字的,必被我师惊为天人了。

       上学后的第一个六一,我们正副班长还有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被评为了少先队员。那时不像现在,学生上小学一年就连锅端为少先队,我们是要评选的。每年评几个,到小学毕业都没被选上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大家都把这个看的很重。当老师把红领巾系在我脖子上的时候,当那些没入队的同学毫不掩饰地把羡慕的目光投给我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自豪,那种快乐远胜于过年。

       老师领着我们在队旗下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少先队的口号。那时我一直以为这句口号对我们相当的重要,就像电影里地下党的接头暗号一样。我想以后我们一定会去执行什么任务,在一个秘密的地方看到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就悄悄地对他说“准备着”,他说“时刻准备着!”,然后,我们紧紧握手说“同学,我可找到你了!”。但是这一刻始终没有到来。这句口号除了入队那天以后我也再没用到过。

      自从入了少先队,红领巾就成了我们的宝贝,几乎每天上学都要带着它,以显出自己的少先队员身份。特别有位女生,人长的漂亮,红领巾系的更漂亮,就像现在出席高级会谈的国家元首脖子上的领带那般平整。我一直搞不懂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后来还因此被老师选为了中队长,让我们三分羡慕,七分嫉妒。只怪自己没有那个漂亮脸蛋亦或没有那双巧手。现在的孩子除了极特殊的日子,就没见他们带过红领巾。女儿有三条红领巾,因为要带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只好再去买一条,真是巾到用时方恨少。可平时不用却总是自己时不时地蹦出来,碍手碍脚的。

      最为难忘的还是五年级时的那个六一,以前我只是个快乐的观众,那次我却成是真正的主角。那也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在村礼堂搞六一联欢。全村的人差不多都来了,里里外外都挤满了。首先我被校长请上了主席台就座,以表彰我那一年的“突出”成绩。然后演出,我先后三次登台。两次和同学合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虽然不懂如何唱歌,只是扯开嗓子大吼,但是台下还是掌声雷动。最后是表演了一套自己照书学习又加以改变的小武术,更是技惊四座。以至后来很多家长跑到我们家,和我父母说让我收他们的小孩儿为徒。幸好我很快就去了县城读书,要不然说不定会广收门徒,从而创立一个什么门派,不知道要误了多少相亲子弟呢。由此可见,群众的眼光其实也是很盲目的。

     女儿在学校也参加六一的演出,而且要花一百块订制服装。只是几分钟的舞蹈,然后那套衣服就基本扔掉了,台下的同学有没有认真看还未可知。想想我当年只是穿着平时的补丁衣服,只能感叹时代的不同了。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六一和过年一样,就是个吃喝玩乐的日子。不知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还能记得,某个六一,他们是如何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红领巾   少先队   老师   日子   同学   少先队员   口号   小孩儿   漂亮   孩子   班长   台下   羡慕   平时   演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