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琐忆

-

        常言道“四十不惑”。年“奔”四十,也已不惑于“逝者如斯夫”,不惑于人间离合,甚至不惑于慵慵碌碌。不惑的同时,人就变得麻木滞钝起来,直至同事邀我作文以和中秋之兴时才幌如梦醒:月到中秋,又是登高望远、游子思乡、文人咏哦的时节了。

        已记不清多少个年头没在家乡过中秋节了,实际上我自出外谋生以来就再没有在中秋时节回家过。虽说他乡也有月圆时,我却从未找到过故乡节日的感觉。打开尘封的记忆,只有故乡的节日是那么的历久弥新熨贴心田,中秋和端午、春节三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在我幼小的心间便占据了神圣的地位,也在我的精神上打下民族的烙印,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直至今日时代变迁,我仍对“新新人类”热衷于追捧那些“泊来”的节日感到莫名苦痛,难以接受。

        老家有句谚语“穷无生日富无年”。说的是穷人因为贫穷而过不起生日,富人则因为好吃好喝天天象过年一样。因为同样的道理,中秋的到来,在我们那个贫瘠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郑重其事。那时年少懵懂,对物质的贫乏、生活的穷困尚不十分明白,但对节日到来的氛围和快乐却刻骨铭心。这一天,父母会对我们格外宽容,不再逼着我们看书学习,不再要我们做这做那,小伙伴们都象放飞的风筝一样兴奋得满村乱窜。村子上空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飘来诱人的肉香。我们心里知道,平日里难得吃一回的鸡鸭鱼肉之类的美味,这天母亲一定会忙上满满一桌,任我们兄弟姐妹“大开杀戒”。我们只是一边纵情地玩耍,一边胸有成竹地等待“盛宴”的开始。中秋是板粟下树的季节,也是今春的鸡苗刚到“开叫”的时候,杀只红冠金翅的大公鸡,母亲的一道拿手好菜——“公鸡烧板粟”至今余香犹存。

        稍长的时候,中秋便与春节不同了。“好吃盼三十,懒王盼初一”,大年初一是不兴做事的,这天如果忙,那就意味着要年头忙到年尾了,辛劳的农民总祈盼能过上闲适的生活。中秋节这天还是要做些事情的。秋天一过,隆冬到来,农村照例要备过冬的柴米,因此打柴便成了夏秋之交乡村里的主要农活了。

        为了尽量避开午后的炎热,——中秋节那天是为了及时回家吃午饭——我们总是天不亮就出发了,连同左邻右舍的伙伴们,汇成浩浩荡荡进山打柴的队伍,绳头的镰刀敲打着扁担,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洒下一片叮叮铛铛的声响。打柴的艰苦是外人难以想象的,那时我约十四、五岁,要往返几十里陡峭的山路,要忍受荆棘虫豸酷暑饥渴,回来时八、九十斤的柴担压在瘦弱的肩上重如千钧,几乎是一步一蹒跚,完全靠苦苦的支撑和坚持走完一趟趟的行程,担回一担担的柴禾。也是从那时起我便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对自己的未来无限幢憬。上山途中,常独坐山巅,等黑暗从身边漫漫散去、黎明慢慢到来,看远处的峰岚沉浮在乳白色的晨雾中,看一轮红日从云雾中喷薄而出,看苍山如海绵延不绝,真恨不得插上双翅翱翔天际,看看那山外的山外世界是什么样;或者归途中扔下沉重的柴担仰天而卧,任他日晒尘染汗透衣衫。草帽盖在脸上闭上双眼,总有个声音在耳边响起:你的未来在哪里,你将来会有怎样的生活?

        中秋的“午宴”不管怎样都是这个节日的高潮,丰盛、热闹而隆重。虽然平时父母严禁我们接触烟酒,但这个时候父亲会象对待大人一样在我们面前规规矩矩地放上酒盅,规规矩矩地斟上酒。而此时我们已不象小时那样张牙舞爪了,必定会恭敬地等待一直忙个不停的母亲也到桌前坐定,才会举杯动筷、吃菜喝酒。那时我们都尚未远行,除了读书,大多数时间仍守在父母的身边,但从那时起我们似乎已形成一种习惯 :在酒桌上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和我们子女之间便相互敬酒祝辞、待如宾客。也许正是早期的情深意厚,已兆示着我们全家以后的离多合少,天各一方。若干年后,哥哥去了省城,弟弟去了县城,父亲母亲依然留在乡村里,而我则来到了这座宁静、秀美的江南古城,一晃十余载……

        有了女儿之后,便对父母的恩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回想每一个节日“大餐”,在我们兄弟姐妹纵情美味之时,我们并未留意,父母自己其实吃得很少很少。那时固然家境贫寒,少年的我们便历经艰难,但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里,父母已经尽力了,他们已尽其所能,将能给予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们,将所能给予我们的欢乐都带给了我们的每一个节日、每一个中秋。转眼我们快到父亲当年的年龄了,而父母也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老去,又到了这样中秋月圆的节日,我们远在他乡的儿女,应将怎样的欢乐还给孤独的父母!也许,我们人格的成长便是父母生命最好的延续;我们努力地工作、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是对父母老去的最大安慰吧。

        单位里正在掀起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全员营销服务月”活动也正如火如荼,老总们正放眼未来、精心谋划企业更宏伟的蓝图。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我们理应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展示才能,以高度的热情、高度的使命感投身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共创足慰生平的事业!行文至此,我忽然觉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咏月佳句已经不切合这个中秋的心境了,倒有毛泽东的一首《采桑子*重阳》词更能直抒胸臆,就权且以它结束拙文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005年中秋于绍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中秋   父母   节日   不惑   重阳   月圆   中秋节   故乡   家家户户   父亲   母亲   未来   苍山   他乡   时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