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以于前三国这段历史细节不太熟悉。这次看了新版三国,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旧版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之作,但感觉有些过于文言,武打也不是很精彩。只是粗粗看过一些。新三国介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当中有不少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瑕疵是有的,总体觉得不错,有时间都看了。中学历史课本介绍三国简短,寥寥数百字,提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屯田治吏、劝课农桑,诸葛亮平孟获、治川蜀,孙权经略东吴,派卫温、诸葛直到访台湾,联系东南亚诸国这些大事。

三国是一个英雄才俊辈出的时代,一个既生瑜何生亮的时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东晋后,南朝偏安一隅,宋齐梁陈疆域一个比一个小。南朝拿得出的战史除了谢安淝水之战和宋刘裕北伐,乏善可陈。南朝的才俊英雄寥若晨星,大多清谈玄学去了。南北朝中后期,中国也是三国时代,北方两国:先是西魏东魏,后是北周北齐,南方是南朝梁陈。只是这个倒三国相对乏味,精彩远逊于孙刘曹三国。唐末和东汉末很相似,东汉末有黄巾军起义,唐末有黄巢起义。早已各自为政的各路节度使趁着镇压黄巢军不断壮大,这一幕像极东汉末年,但唐末没重现三国,接替的是更散的五代十国。

<?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秦汉君主皇权初步奠基,是封建社会的成长阶段,处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上升阶段,如人生的青少年阶段,稚嫩却朝气勃发,旭日东升。明清君主皇权达到顶峰,是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处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下降阶段,越到1911年离X轴越近,如人生的老年阶段,老成却懵懂迟暮,日薄西山。秦汉时代显示出粗广豪放中透着飘逸俊雅的恢弘气度,秦时明月汉时关,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振奋向上的泱泱大国风范。三国就处于这个时代: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百姓流离失所,人们追忆昔日大汉的强盛,借着镇压黄巾军起义崛起的各路诸侯,描绘了一轴幕逐鹿中原的刀剑长卷:青梅煮酒要把话儿说透,鼎有几斤,可以问吗?

纵观中国历史,英雄多出于乱世,时势造英雄,此言确实。曹操、刘备、孙权和他们的团队,搁任何一个乱世,都是能够担当一统天下的,但是这三个磕到一块,互相成就了对方,谁也统一不了天下,来一个三足鼎立,待到这批才俊英雄相继消失在历史,司马炎来了一个一锅端。司马炎说:你们不是很牛逼么?我让你们牛逼,老子都不和你们生活在一个时代,司马炎有点检漏的意思,资质也不算差,但是主要靠祖父和父亲两辈赞足了力量,打牢了根基,三国互相耗得差不多了。取代曹魏,灭刘汉孙吴,曹操,刘备,孙权梦寐以求的一统天下被司马炎轻松的做到了。

要是有穿越,三国才俊英雄分摊到其他时代,会是什么样子?

刘备一系放在五胡乱华时期,其时汉人受到胡人攻击,汉人式微,以光复大汉为己任的刘皇叔亲率领诸将北击胡人,中兴大汉,未央宫大风歌二重奏,一副多么雄壮的画面。

曹操一系放在南北朝,面对孱弱的南朝,曹操定会亲率大军扬鞭断江,势如破竹进军建康,一举灭了南朝,饮马长江而后快,三乔四乔尽收铜雀台,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孙权一系放到南宋末年,孙仲谋定会指挥江东才俊全力阻击蒙古大军,引军北上,长驱直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忽必烈也感慨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如豚犬耳!”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后世并称曹操、刘备、孙权。但他们年纪并不相仿。曹操(155-220)刘备(161-223)孙权(182-252)孙权的父亲孙坚(155-194)和曹操同岁。孙权是曹操和刘备的侄辈,和曹丕年纪相当,但后世却是拿孙权和曹操并称,足见孙权的分量。孙权是一个富二代,父兄为他打下了江东八十一郡的天下。孙权是富二代的榜样,须知孙权继位时才十八岁,镇住元老重臣,提领江东,实属不易。十八岁,在现代还是高三学生,一般人会沦为权臣的傀儡。东周自周平王动迁洛阳后势力式微,各路诸侯逐渐强大。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被秦灭,东周五百多年竟没有一位中兴之主。东汉和帝之后多是少年皇帝,几成傀儡。家天下的时代,储君从皇帝的儿子或皇族子弟中挑选,有时只有一个人选,甚至是小孩。继承人资质的偶然性大,王朝的长治久安难以为续。这样的家国制度决定了王朝必然灭亡,只是时间长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前面皇帝励精图治,国家强盛,接任皇帝声色犬马,王朝急转直下。

 

刘备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如今评论多有言刘备打着仁义的旗号,是一个虚伪的人。用北京话来说:刘备丫挺的装逼!刘备高举仁义旗帜,加上皇叔身份,吸引一大批追随者。仁义是一把双刃剑,乱世中欲争霸天下,类于墨子非攻思想颇具乌托邦的味道,和索马里海盗讲和谐,可行吗?刘备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刘备懂得迂腐的蠢猪似的仁义道德行不通。两者交集在一起,刘备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仁义加做秀,攻城拔寨而师出有名。张松献地图,刘备欲取西川,但是他得估量这样做的道德风险,他和庞统的对话可知他的矛盾心理,刘备的那个装逼,真想拿块板砖冲进电视拍刘备丫挺。甘露寺嫁妹,刘备那一段慷慨陈词的即兴演讲忽悠得吴国太和孙小妹,如果说刘备是在装逼,他装得也太牛逼,装的浑然天成,把性命交给吕蒙裁决,一般人能装得出来么?刘备不是一只会装仁义的人,刘备是有料的。世界上性格完全纯粹的人很少。一个人的作为多少与他本心有关。刘备有仁义的一面,也有装逼的成分。只要客观上利民,装一下逼也就装一下吧。说现在政府官员的公众活动完全是做秀,他听了也是不服的。

 

曹操

曹操,争论千年的人物。有学者认为,曹操一开始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但当曹操的势力做大后,便有了取而代之之心,但是天下士人的心还是偏向汉室,曹操不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最终留给曹丕称帝,他做周文王。一般人坐到他这个位置,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亦要尝尝做皇帝的味道,袁世凯是当中的典型。曹操后半生背上“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这一点刘备骂的最凶,似乎曹操没怎么辩驳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是获得了一个师出有名,各路诸侯并没有几个尊奉曹操的号令。曹操架空天子,独揽大权,严重侵犯了刘氏皇族利益,上层建筑是有点乱。但是曹操劝课农桑,屯田水利,底层经济基础是发展很好的,三国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曹操是一个性情中人,但是有点性情突变和间歇性偏执。他可以驾驭做皇帝的欲望,除了自身的政治智慧,也和他超脱的性情有关吧,能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歌以咏志,幸甚至哉!” 如此胸怀,曹操很不简单。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的灵魂人物之一,关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多有争论,有人言是抄袭鲁肃,鲁肃比诸葛亮早提出天下三分的分析:曹操,刘表,孙氏。诸葛亮茅庐未出便知三分天下,听起来确实够牛。诸葛亮千年来神化了,特别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造神运动。正常思维逻辑想想,很多都是不可能的。诸葛亮能提出隆中对,可见他对天下时事密切关注,收集各种信息。诸葛亮终其一生都是主张东和孙吴,北伐曹魏。东吴真的伐不得吗?比起鲁肃的“曹强刘弱则联刘抗曹,刘强曹弱则联曹抗刘”少了一份机动性。鲁肃这一主张与丘吉尔“天下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有异曲同工之妙。

 

鲁肃

鲁肃,夹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充当着调停人的角色,周瑜的锋芒盖过了鲁肃,鲁肃的个人能力和周瑜可说是伯仲相当,有时比周瑜看得更远。

 

周瑜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气量狭小的形象现在已经被不少人重新认识:周瑜是个气量恢弘的人。苏轼在赤壁词中只提到周瑜,毛泽东点评赤壁说孙曹赤壁大战。只是周瑜去世早,大好的抱负无法实现,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上有这类牛逼人物,他们都很出色,也创下了一些功勋,无奈寿命不长,否则创下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典型如汉宣帝刘询,北魏武帝拓跋珪,北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明孝宗朱祐樘。可以说:牛逼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和他们的寿命成正比。如果李世民只活到40岁,贞观之治会打很大的折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说得太好了!

 

三国人才库

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很多,曹孙刘三家经过多年征伐,把他们吞并,最后只剩三家鼎立。东汉末年各路势力均有自己的谋士,这有点春秋战国时贵族公子养门客。这一时期的谋士可谓是群星璀璨:诸葛亮,诸葛瑾,鲁肃,荀彧,郭嘉,庞统,周瑜,陆逊。三国时期的谋士主以纵横家和兵家。各种权谋伐略明的暗的光明的玩阴的进入实战阶段。

东吴人才库总体水平是高的。大都督一职: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一路承接,四人均可独当一面。孙权自己不打仗,但是在识人方面很好。

曹魏的人才也很多,前期曹操领衔一帮智囊团,后期司马懿,邓艾。

刘备方面诸葛亮的锋芒太大,像是一颗大树边上灌木丛,如此人才结构是危险的。诸葛亮在主政川蜀十几年,亲力亲为,没有多大放权,有意无意中压制了新人,手下大多是执行型,姜维大体是萧规曹随。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三国杂谈

隆中对的第三步是北伐曹操,纵观中国战史,多是北灭南,西灭东。南灭北,东灭西的少。

北灭南:西汉灭南越

西晋灭蜀汉,东吴

隋灭陈

五代十国后期宋灭诸国

蒙古灭金,西夏,大理,南宋

清南下夺天下

西灭东:秦东扫南灭六合

        刘邦出汉中灭项羽

北周灭北齐

南灭北:明初徐达北伐蒙元

民国北伐

两个半途而废:东晋祖狄北伐,皇帝不支持。

岳飞北伐金,皇帝不支持。

    一个失败:太平天国北伐

东灭西:似乎只有项羽西灭秦

 

三国的言语硬伤

不少人找三国的硬伤,比如语言的穿越,三国人说着后代才有的话:天下何人不识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一个非常隐蔽的没见说,不知是哪一集:张飞说了一句大概是:求什么观音有用吗?是一个穿越:观世音和观音是一回事,唐太宗之前称观世音,为了避李世民的名讳,观世音的世字去掉,称观音,张飞说观音,穿越到唐太宗之后了。

 

 

    三国人物关系

孙权是孙武后裔

马超是马援后裔

陆逊是孙策女婿

曹操的女儿嫁给汉献帝,曹丕迫献帝禅让,曹操女儿大骂丕哥,这一幕像极杨丽华骂他老爹杨坚。

阿斗娶张飞女儿。张飞老婆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夏侯渊则是曹操的堂弟,张飞论辈分是曹操的堂侄女婿。张飞的两个女儿又嫁给刘禅,辈分真是够复杂的。

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效力,是个人物,名气逊其弟。有次孙权问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你父亲和诸葛亮谁聪明?诸葛恪说:我父亲聪明。孙权问:为何?答曰:我父亲效忠大王,我叔叔效忠刘备,真是高段位的回答。

东汉末帝汉献帝刘协,以他的资质放在王朝中期至少是个守成之君,作为权臣手中的政治傀儡,如果刘协本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就此认命,像阿斗那样做一个快乐的SB,过着快乐的生活,倒也痛快,但是刘协偏偏不甘心,想要中兴汉时,但是强强弩之末,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刘协这一生注定是痛苦的。

西晋不久,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东渡日本,在日本开创了大家族。阿知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原田家族已传衍到刘邦的第九十三代,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他们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氏远祖进行定期祭祀。这确实很令人惊讶,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在日本生根发芽。 

 

关于隐士

三国两晋流行隐士——隐于山林的当世高人,竹林七贤之类的思想逻辑在现在看来是匪夷所思。如果现在哪个深山里有一个隐居的高人,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精通韬略。等待英明的主公三顾茅庐,网友绝比说:隐居?隐士?高人?这不是傻逼就是装逼,你TMD爱出不出。但是在那个时候就有这种人,并且很流行,这确实难以想象,这些隐士怎么过活?自己种菜养鸡么?他们有什么经济来源?在没有网络信息的古代,这些隐居山林的高人的名气是怎么传出来的?我很好奇,要是刘备没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会不会一辈子躬耕山林?隐不出仕是为了等待合适的主公还是在装逼?要是一辈子等不到呢?一辈子隐居?满腹韬略岂不是浪费?这些在今人看来真的是匪夷所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应该不存在就业压力,买房压力吧?重农抑商的古代,人们把读书出仕看成是最光宗耀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天下士人多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想走出大山,读书的年轻人想的多是找好工作,好老婆,挣大钱买房子,做二代他爹之类。隐居?隐士?高人?三顾茅庐?这听起来更像神话传说。时代进步?世风日下?现实如此,看得惯看不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现在倡导国学思想,但是时代早已经变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以前强调警惕和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现在强调加快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和国际接轨?放眼国际,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古巴?朝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天下   东吴   东汉   仁义   皇帝   时代   才俊   南朝   隐士   刘邦   演义   王朝   赤壁   阶段   高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