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散记

    关于乡村的春节,早就想写点什么了,也许是乡村的根连着我的血脉,常常思念起在老屋与亲友欢聚的那种感觉,总是莫名地幸福和庄重。
  乡村的春节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是在孩童的期待中、在成年人的平淡中不期而至的,到了小年那天,它就是小跑着来的。
  从腊月二十八到三十,家庭主妇们就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都抢着去赶集。街道上挤满了老老少少的人群,肩摩肩、脚磕脚,商家的招呼声、人们的喊叫声、汽车的喇叭声互相纠结着,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和农产品,从商铺的门口一直摆到了街道的尽头。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人们的购物有点近乎疯狂的状态了,无论价格多贵,进去了必是大包小包地提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家庭的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一般人家都有那么点钱了,过年吧,就图个吉祥和热闹,尽管有点浪费也在所不惜。据父辈们说,他们以前过年街上基本上是冷冷清清,除了一些蔬菜外,鸡蛋都少有,肉类是绝对没有,人们只能到供销社去买点年货,最多只买斤把糖果和饼干,给孩子买几尺粗布做新衣服,不像现在,几块钱一斤的白菜也抢着买!
  乡村的春节,注重的是那个过程。
  大年三十的早上,通常是家里的主妇早起,做好年糕,洗干净桌子碗柜,准备好各种年夜菜。临近中午时分,不知哪家的鞭炮骤地响起来了,开始杀猪啦,这是乡村春节中最浓重的一笔(上一年中家里有亲人过世的要抢在第一家开始杀猪,通常都是天不亮就开始了)。
  酒足饭饱之后,就准备守岁啦。所谓守岁,就是在堂屋里烧好火塘,摆上八仙桌,嗑着瓜子喝着茶水神侃一个晚上,现在通常都是妇人和孩子们守在电视机旁,边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边吃零食,数着时间数着新年的脚步声,男人们则是打牌的打牌,
神侃的神侃,零点的钟声一响,敲响迎春的大鼓燃响希望的炮竹,炮竹礼花声震天响,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神侃得最多的就是收入的问题。村民们都喜欢聚在一块晒晒自己的家底,晒房子、晒车子、晒儿女的工作婚嫁等等,实则是在内心蓄着一股劲比收入、比能力、比财气、比前途,这就是乡民的淳朴,也是我们民族的性格。
  每年的大年初一这天,别人都在忙于串门拜年的时候,我们一家则是“上山”去转转,准备好简单的祭品,一般是酒、茶、香、烟、糖果等,到先人的墓地祭拜,据说大年初一这天鬼门会开,先人们可以听到我们的心声,这其实也是寄托了我们作为晚辈的哀思。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小媳妇们早早的收拾好出门了“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个胖娃娃”这歌词很形象的描述了回娘家的情形。我们这边叫“背糯米粑粑”,孩子大了的则是打发他们去,小时候最喜欢去跑腿儿了,可以得糖果又可以得压岁钱,一路上约好几个伴儿,走村窜户,好不高兴。
    这天嘴里一刻不得停歇,从早到晚几乎要吃遍每家每户,好客的农家人总会亲自来家里邀请,盛情难却,只是苦了肚子啦。
    到了初三家里就会清静了,来过节的人们都已返回,今年杀的猪基本就剩下边角料了,到了这个时候这年就算差不多过完大半了,过个年累得够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乡村   家里   春节   炮竹   糖果   收入   娘家   自来   年初   火塘   街道   中央电视台   碗柜   家庭   喊叫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