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与释的对话

   数年前,曾看过一幅漫画,已忘了作者是谁,但画的内容记忆犹新,是关于圣人与佛祖的一段对话.画中圣人一脸焦虑,佛祖则盘腿打坐,安详然.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圣人云:"如是何?如是何?"佛祖曰:"不可说!不可说!"我当时哑然失噤,为作者的幽默睿智叫绝!作者只寥寥几笔,就把儒家思想与释家教义的精髓句画得如此形象生动.
   儒家思想的根本是肯定人生,因此是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圣人对社会 民众是以教化 拯救的态度积极认真的身体力行.释家虽然教人从善,具有弃恶扬善 警世教人的积极的一面,但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消极的对待人生,蔑视人生.当然,画中佛祖所代表的只是中国历代文人千百年来津津乐道的禅宗精髓,并被作者以一种调侃的笔调表达出来,因此达到了漫画幽默的效果.其实,佛教在中国的流传,特别是在汉人中的流传,主要是大乘教,只有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信奉的是小乘教.小乘教讲自度,大乘教讲自度度人.大乘教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千百年来,对人们的行为规范 道德准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在民间,影响最深的当数净土宗,在知识分子 士大夫中,影响最深的则是禅宗.因为,历代的文人 士大夫在佛理 佛经的研读中,往往很注重自身的人生体验,从中体验人生的旷味和机趣.他们从数不胜数的禅宗公案中领会禅意,从自身的感悟中体验禅趣,把佛教引进自身的世俗生活中,玩历代文人所玩,又被历代文人所讥笑的亦僧亦俗的把戏.当春风得意,仕途坦荡时,儒家思想占了上风,大有"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的感觉,踌躇满志,励图精进;而一旦遭到挫折时,便一头扎进佛经 佛理之中,参禅打坐,体验禅机禅趣,但内心并不一定都真正宁静,否则就不会有不胜枚举的逃禅诗句了.历代有影响的文人似乎只有弘一法师不是习禅,习的是律宗.完完全全以佛家的清规戒律来做,脱离亦僧亦俗的生活方式.弘一法师出家前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词,与历代文人有名的词相比,我认为也并不逊色.以吾辈俗人的眼光来看弘一法师,确实难看懂.我们认为是苦,与他却是得乐.我以为,在现实生活中,心中的禅意不可不有,但不是逃禅.要以儒家的进取心对待工作 生活和事业,以佛家的平常心对待得失.只有这样,对待任何事物才会宠辱不惊,生活才会有滋有味.最后,我想引用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积极入世."



偶读禅宗公案,心生欢喜,感而成文.   99年于怀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大乘   文人   禅宗   历代   人生   佛祖   圣人   佛家   佛教   小乘   作者   法师   禅意   公案   士大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