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阶级感情”

最近网络在学雷锋,其实呢也常有人在窗子底下唱这个,好象内容有坚定的阶级立场这一条,我老人家向为江湖人,立场就比较模糊,只敬仰当真有学问的人,尊敬所有能为自己负责的人,其它就马马虎虎,基本上是混日子,不过是认认真真地混日子,虽然也有乱说乱讲的时候。

 

我老人家最不爱瞧到的事情之一,就是文明社会里竟然有瞧不见公民权利的普世原则,再有就是该升级不肯升级,却赖在锅里扬波欣浪以为美,甭说海若了,就是井龙王都算不上,却不管江河湖海之广大。当然还有别的,因为今儿只和这两条有关。

 

药家鑫那事,是我老人家最不爱看到的事情之一,不为别的,如果原告律师,早就知道药是有财产的——那部车阿,但不足以满足他的家族的需要,他不挣银子,有那财产都不错了,那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家爹挂到网上去叫买,就只能说是那地儿的确民风不淳。文明的法度,不得以要以杀止杀,也应该厘清动机,不然就是以暴易暴。如果是以暴易暴,那么不也只是杀人尝命么?这种罪行,在《山海经》里也不存在家族年坐的问题!

 

这么一个过程清晰的杀人案件,关键是一定要闹得清动机才是,并不一定是要刀下留人,而是要足以警世。如此粗糙行事,别说毫无精致可言,根本就与文明的法旨相悖。竟然被最高法定为第一精品!名之为打黑除恶,他一高智商的白痴,言说的正是我们的教育之痛,社会环境之痛,能算是恶霸么?这种说法连滑稽可笑都说不出,正诧异于最高法是否称职的时候,吴英的案子,最高法忽然又表现出其对文明社会法律的理解来,证明尚有高人。

 

倒好像是在宣称最高法不是无能,只是对法之理解是因人而异的。你做的马马虎虎还不掖着,也不嫌难看,当真让人无语。这事儿能瞧得出阶级感情么?难道最高法是要说的是大家都应该比弱比穷,而不是比道理么?何况这事儿并无强烈的强弱之分,因为他们都是普通公民而已,最高法孱弱到连法之精神都不能保证!

 

另一事是“锅匠”这玩意,我老人家就不明白,这东西也能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么?它怎么就不能升级?国民经济如洋洋之水,且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为什么只有“锅匠”而没有水利工程师?

 

记得前些日子有讲说农改居,不收回土地,是租赁权还是所有权?如果是指所有权,那么我们的《土地法》要不要修改?因为这已经意味着我们土地所有制的改变。非农人口能够拥有农村集体土地,它的限制是什么?是否可以转让?这个时候“锅匠”、“裁缝”好像全回家去收账了,连乡村“锅匠”也不见一个,没人问津阿。连人大立法委都瞧不见。

 

再有任大侠又出山说,投资性购房是天经地义之事,这个是没错。但是你让人家替子子孙孙购买生存空间的时候,是不是该向人家说明我们的土地证是租赁性质的?而且房子这玩意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是古董?凡但商品都有保质期,任大侠自个儿包括他的子子孙孙并不能保证你那玩意成为古董?说明白了人家乐而为之不是更好?

 

任何人工的玩意它只要不能,或你做的时候就知道它不可能成为古董,那么它就必定在贬值之中,如果它反其道而行,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它在不断地接受本身的价值之外的东西。人家清华的教授有说阿,那是公共资源的不断渗入所致。我老人家刚瞧到那文章的时候,只觉得那锅里有东西,但瞧不出道理来,这会子发现它就是那种可以在无意之种给凡凡小器启迪的玩意。

 

这个时候就觉得清华北大倒不是浪得虚名,当然还有传媒大学,人家的教师能够想到,且敢于说出求职者应该具备专业的眼光,能够说出对那个职业或职务的理解,这才叫能力。我老人家不知道传媒大学是不是当真这样教学生的,如果是,这样的学校当真是值得一上的。因为作为一个专业人才,难道不是专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么?

 

所以无论是一个求职者,还是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身的前景就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产品的升值空间包括很多外在的因素,它的环境能提供什么样的替在的消费人群,那些个替在消费人群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形成,而不是那些影影绰绰的东西,不然你吊起人家的愿景,出手以后再说是你自己没有想好。

 

我们的文化不是还没能让人民具有独立思考的公民意识和能力么?何况你要么别和人家说那些模模糊糊的东西,要么把那事儿说清楚,让人家自己选择阿。

 

别说我们的土地是有租赁期的,房子是有保质期的。对于高层建筑而言,那是土地也是由十好几人分那巴掌大的地儿呢,切了炒肉丝都未必能闻到香味。

 

再说了很多经济层面的东西,撇开文化的习惯或惯性不说。他还有别的问题,比如廉租房,你说只要够基本生活需要就行了,这个凡凡小器也以为然。但面对的人群也不能仅是没生活能力的人吧?他连生活能力都没有,再便宜的租金不是也一样付不起?

 

我们的商品房面对的目标不就是那些后来都么?你若想分享人家的劳动,难道不需要向人家提供一个进入的基点?城市发展与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人群,而对于那些后来者或从事低收入工作的人而言,他们就得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然人家跑你这儿来做什么?没事开自儿的玩笑?

 

所以那些保障性的住房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入住与退出机制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共识正在于均衡发展,你把人家都挤兑得进不来了,最后就等于在挤兑自己。

 

何况还有文化层面上的东西,比如对于可以衣食无忧,却攒不起首付的人群而言,难道不应该向他们提供一个在有限时间里可以积攒的过程?不然人家不是等于终其一生都要让你分享他的劳动?人各有所欲,不是你才能有,这不是养不养懒人的问题,没人愿意永远住在蜗居里,但也没人愿意永远多一份分享。只有给别人一个能够上升的空间,才能激活社会需求,才能让江河湖海流动起来,流水才能不腐。当然这是没文化的人看文化。

 

全中国那些潜在的消费人群,究竟要往哪儿流动,取决于那地儿所能提供的生存方式。不能是满地儿插桩子一间一间地对着人头数吧?刚性需求这玩意,不是没有,那得瞧地方,那地儿经济发展有前景,环境宜居,才是吧?

 

我老人家都不知道运气算好还是不好,反正住那地儿都是原来也没个人住,住进以后多半年都在听电锤响,快走的时候,外面的垃圾箱就装不下垃圾,当然能瞧见需求。但我老人家也有瞧到一大层楼没几盏灯的阿。

 

其实廉租房或其他类型的保障房应该建在什么地方,最能节省社会资源,不也是“锅匠”们应该考虑的么?只要你能记得那类人群的成长,才是你的咨询者手里握着的玩意的接盘者,你就能想到它所处的位置。

 

你不管是面对消费者,还是企业家,你一“锅匠”难道不该把事情给人家说明白么?总不该改行做小贩卖锅里的玩意吧?那锅漏了岂不是只有砸锅卖铁?

 

凡凡小器没文化,也不知道算不算有“阶级感情”,但凡凡小器自谓能瞧凡人的欲望。社会共识不是锅里扬波,风生水起,而在于要让江河湖海有序流动,当你的欲望充诉弥漫到整个空间,别人动弹不了的时候,你除了能炫耀那一身羽毛,只怕也无能再进步。

 

物随境迁,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想固化什么而不进化,任何试图僵化的愿望一旦渗入到文化的层面都是社会灾难,和平的灾难。所以就和小细脖愿意住在《新闻联播》中一样,我老人家现在最渴望瞧到的东西,就是“锅匠”能自动升级到一个全新的层面,那样我们才能瞧得见这个社会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锅匠   玩意   东西   社会   小器   人群   高法   江河湖海   文化   以暴易暴   土地   能力   古董   子子孙孙   阶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