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03月13日

原来想今儿没东西可写,人家没出题,而网上的文章也写得甚好,也就打了两回酱油而已,但这会子又出一篇写《金瓶梅》的,呵呵。我们这地儿,再没有比《金瓶梅》针线更细密的书,便是《红楼梦》也不如,因为《红楼梦》毕竟没有写完整。《金瓶梅》上的所有的事都是有来有去的,不可能凭空而致,虽然它的宗旨在于“果报”二字。

 

为了改变《水浒》上潘氏的“村姑”形象,《金瓶梅》添加了她上女学——所以识字儿,先被卖到王招宣俯,所以会乐器,也能作曲儿,这在书中多次提及,特别是潘姥姥有一次向孟玉楼唠叨——估计就是潘六儿最恨她老娘的地方,上女学也就罢了,那做家乐的事原不该说,对不对?这就伏下了下面母女不和的针线。所以看《金瓶梅》若读不出针线来,那一辈子都读不通这等世情书。

 

那一回也写出孟玉楼的乖觉,潘姥姥说你就那么聪明了,如此这般,孟玉楼只说原来她上过女学阿,难怪那么聪明,既接了潘姥姥的话,又略去了家乐之事,《金瓶梅》写事往往如此,曲笔、伏线相互照应,写得却全是人的性格。除了为了植入《水浒》那十回让英雄小二郎把二个月不到的路走了八、九个月,前后章节鲜少有脱扣的地方。

 

那读书的竟然说小潘是无师自通,缘何得出?只有《红楼梦》后四十回才能有那事。你若是有人教你识得几个字儿,家里藏书又多,也只能是通过阅读“无师自通”,这乐器多半不能,何况她是出身于一个姊妹众多的穷裁缝单亲家庭,就连这个也做不到。所以《金瓶梅》特意加上了她当家乐的事情,而且是王招宣府,瞧一下王招宣那画象两边的对子,就知道那是什么身份,他家那守寡的儿媳妇出门还得有牌军喝道呢,那家乐就不是后来西门府的那种。

 

仅凭这一点就知道这书比《红楼梦》后四十回强,所以我老人家相信,那一定不能和前书是一个人写的。因为林妹妹五岁就到贾府了,贾家虽然也有个丫环叫抱琴,书上含含糊糊也没写贾无春会不会抚琴,但后面的那些姑娘们都是不会吹拉弹唱的——那是乐伎的营生,原是不入大雅之堂的,毕竟那会子不是南北朝。就算颦儿是世外仙姝,才艺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不也是先由老娘教识字,再由贾雨村课读了几个月么?凡是好书,断不能有莫名其妙的东西。聪悟也得有所凭,林妹妹的房子在刘姥姥的眼里就好象是哪位哥儿的书斋,这都是暗书出处。而贾宝玉的房子则象绣房,这也是写为什么宝玉不如宝姐姐和林妹妹处。比如写宝钗都不用再看书了,房间跟雪洞似的,但是写她小时候却读过比林妹妹更多更杂的书。所以后面不该出现抚琴一事才对,呵呵。

 

而潘六儿学得很好,那是肯定的,因为她识字儿,有上女学——大宋朝时的山东,估计就和大明朝的江南一般儿,姑娘家也有读书的,李清照那多出名阿。而明末的江南女学盛于一时,更是书有载。这事既然写得是大宋朝,估计就打那套过去也不一定。

 

而且这读书人竟然能以己度人,想到武二是有意呆在那里被小潘调戏——武二郎难道是被二氧化碳熏晕了?书中既然写了武二与武大的关系,就知道武二未必如此,而是武二虽然豪杰,其实涉事未深,且对武大有孺慕之情,尽管都快到而立之年了,还觉得长兄如父,虽然面对这个小于自己的嫂子,那也是当长辈看的,所以一向很容易冲动的武二——差点一拳头打到宋江身上呢——才能在那个碳火撮得很热的房子里待下去,不然只怕早就一拳打过去了。书上对那个冒火的过程描写得很详细,也很生动。

 

书上对于武氏兄弟的描写,主要是质朴。武大对于潘氏和武二的了解,又怎么会疑到武二身上?他只不过是为了成全这个刑警队长——也不能算是公安局长,县里的都头并不是一个,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捕头而已,就是刑警队长也多半只能算是小队长——的颜面罢了,就和后来的捉奸一般儿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武二的面子。不然张大户都忍了,《金瓶梅》上的西门也不是《水浒》上那个混混子,他还能敢怎么样阿。

 

这一点笠翁都瞧出来了,所以才说武大能那么信任兄弟当真质朴。武大窝囊归窝囊,但大是非还是清楚的。他后来和潘氏说得那些话,也是考虑明白才说的,只是没想到潘六儿那会子早就不想在这个家了,因为她明白武二的脾气,知道那种事是可一不可二的,何况本来她也不想面对武大还得受气,但武大这一点儿却想不透。

 

潘六儿是虽然聪明,但是不大气的那种。只能瞧得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这也和她的经历有关,因为她的出身,不可能有广泛的涉猎,对于武二和西门的认识皆如此。她对于武大的那些玩意是出于她对武大的了解,就和她选择西门是出于对武二的了解一样。而她在西门那里的挫折正在于她还不了解那个人,而当她一旦了解以后,不照样是搅得一塌糊涂?

 

所以书中无论是笠翁还是作者都认为郓哥多事,本来郓哥也不完全是为了义气,只不过是为了泄愤,如果王婆不是拦住他不让他赚几个铜钱,他没准还能为他们放哨呢。笑笑生比施耐庵更明白人情世故,才会把他给发放了。

 

所以脂砚斋才会说《金瓶梅》无赘语哪,除了那个时间上为了辞不害意存在的“毛刺”,《金瓶梅》几乎是天衣无缝。便是后来的西洋小说也不能细腻到那些碗碗碟碟,这书是前无古人,亦可能是后无来者。正象网上那个文化人说的那样,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也没法子那么细细地去观察生活。虽然你能瞧到一些不变的东西,但这种细节上的东西只怕再也不能够了。若说还能书可以一拼的话,那也只有《围城》有此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金瓶梅   红楼梦   西门   针线   水浒   姥姥   东西   书上   无师自通   这一点   江南   宋朝   聪明   刑警   刘姥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