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今儿网上有北大教授的文章,大体观点是能够接受的,但是没文化的人有时候难免有疑惑,那就是如果能接受一群“顽童”对科学伦理的不解,那是文化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话,但怎么能接受一个自然科学的工作者也是从未接受正规实验训练呢?

 

如果这事别有隐情,那么怎么能证明一个无视生命科学发展规律,以及实验方法的科学工作者说得都是“真话”呢?科学论证的前提难道不是对证据的合理解释么?当结论不是唯一的时候就必须添加其它的旁证作为约束条件,这应该不难理解才是。

 

辩论本身在于说理,其实是并不一定需要慷慨的。然而如果你是以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身份介入某一事件,那么就应该有科学态度才是。这本来是猫一直不想明说的事情,但猫有言在先,凡但涉及科学的东西,猫有闹懂的好奇心。

 

审视证据,及实验设置过程这难道不是科学工作者起码常识吗?不然,结论该是什么文学家闹不清,有过实验经验的科技工作者难道也可以不清楚吗?我老人家没别的希望,能力有限,但希望科技工作者能把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清楚地告诉他们的学生。至少应该知道即便是化学实验也能不可逆的,遑论生命科学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科学   生命科学   证据   结论   有言在先   旁证   东西   方法   文化   隐情   顽童   今儿   文学家   真话   慷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