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记

     四月初的今天一改往日的阴雨绵绵,天气出奇的炎热,在回家的路上,骑着车伴着习习微风竟有夏天的感觉!看着街上的人们,这厢有人穿着高筒靴,厚重的大衣,依旧显露着浓浓的冬意,那厢有人穿着黑色网袜、短裙、低领的T-Shirt,带来一袭春夏的凉意!这多有意思,在开放的现在,有什么不可以?!大胆,自我,前卫,时尚和潮流弥漫在上海的十字街头...
     我们大概不能想象过去的世界,是这么的迂缓、安静,齐整,最初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清朝对汉族的规范为“男从女不从”,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对妇女从宽。所以汉族妇女的服饰变化较少,大多沿袭明朝。满族妇女的便服,一般都穿长袍(最有特色的是“旗袍”),领、袖都绣有花边,旗袍长可掩足,袖口平而大。在满清的统治下,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竟不感觉厌烦!
     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从十七世纪中叶起,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领圈很低,有等于无。穿在外面的“大袄”,在非正式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中袄”里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三件袄子之上外加着一件“云肩背心”。试想,一个娇小的标准美女就淹没在这层层的衣衫重压之下了!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是彻底。一般为黑色,逢年过节,太太穿大红的,姨太太穿粉红的,寡妇穿黑裙,如果丈夫去世多年后,公婆在堂,也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记得巴金的《家》里有这样一段新年时节非常有意思的穿衣描写“在老太爷的房子里安放了牌桌子。这一桌是老太爷、大太太、三太太、四太太四个人(周氏已经解下了她的素裙、张氏和王氏也解下了她们的大红裙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陈姨太刚刚脱下了粉红裙子坐在老太爷旁边替老太爷看牌...”这聊聊几笔,非常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这种服装的规律化。晚至1920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裙入时了,这类的裙子才完全废除。
     穿皮衣也有一定的讲究,有一定的季节性,如:初冬穿“小毛”——紫羔、珠羔等,然后穿“中毛”——银鼠、灰鼠等,隆冬穿“大毛”——白狐、玄狐、紫貂等。一般“有功名”的人才可以穿貂。姑娘们的“昭君套”则为隆冬添上了一抹色彩,——一顶瓜皮帽,帽沿围上一圈皮,铆钉缀着极大的红绒球,脑后垂着粉红的缎带,缀着金饰,非常的漂亮。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衣着描写“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簪儿拨手炉内的灰。”一个活脱脱的贵族少妇的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民国时期,服装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此时的时装大部分灵感是来源于西方。衣领减低了,领口被挖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金刚钻形,丝质围巾四季都能用。交际花都以带平光镜为美。舶来品不分青红皂白的被接受。十九世纪中期,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衣领矮了,炮身短了,纽扣渐渐的被揿钮所代替,旗袍成了主流。上至太太、小姐,下至弄堂里的小大姐一年四季都穿着旗袍。
     到了文革时期,服装又统一起来,男女大都穿中山装,颜色一概是黑、灰、蓝等暗色调,似乎这才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直到文革结束后,服装才慢慢恢复起来。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服装也渐渐的和世界接轨,潮流了起来,从小时候的连衣裙,背带裙、绒线衫,到现在的海派旗袍、改良唐装。混搭、复古、反季,一味的跟风不是流行,穿出自我,穿出自己的风格或许才是真的风尚吧!


                                                                   2009年4月7日
                                                                        于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老太爷   旗袍   汉族   服装   太太   昭君   满族   银鼠   裙子   紫貂   大红   穿着   灰鼠   粉红   妇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