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乱说

关于宗教,话题是很多的。众说纷纭的结果,是宗教更加神秘了,谈论它们的人更加高深了,民众更加笃信了。对于这种古代民间的政治搏弈团体,我们要持抵制态度才好。
我有我的看法:
与其说宗教是种精神力量,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形式。
中国的国教朔根的话,应该是道教。早在春秋诸子百家中,就凸显着老庄一派,提倡的是顺应自然规律。以老庄学说为基础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有了“长足发展”,又分成了丹药派和符录派。我想说的是,道教本身所依附的理论:老庄,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体现。“顺应天理”这个词很空泛,天理是什么,社会发展了2000年后的我们都不知道,一个先人又怎么能明白呢?我们探索的目的就是要"求真"。现在"真"是什么都还不知道,谈何顺应。所以道教求索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摸索。所以不同于其他宗教,道教分很多流派:有捉神弄鬼的,有求长生的,有想升仙的,但凡此种种,都能看出,实际上他们所追求的不过是人类对于个体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不是天理。他们的创始人(“老子号称道德真君”)提倡顺应天理,他们却在求丹长生,求腾云驾雾……这种立牌坊做婊子的事在中国是最受人排斥的。所以到了唐朝,随着社会越来越开化,民众的趣好也开始有影响而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时候(皇帝是病急乱投医),道教就走出了历史舞台。
佛教,一种重视自我思维的教派。早在西汉时期,受西方大月氏影响,佛教就在民间传播了。但是它教义里把君王做为第三者的存在非常有违统治者的胃口:三界的划分使皇帝也只是人间的皇帝,轮回的概念意味着皇帝上辈子也许就是头猪,众浮屠的概念使人不只受制于帝,佛家道德的广泛使得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说,皇帝实际上是很坏的。凡此种种,再加上西方强大的佛国---古印度,皇家的观点出奇的慎重了:赞成的话于自己利益不符,反对又怕和婆罗门、大月氏有冲突,在那个和匈奴生死水火的年代,这样的小事是不能提上日程的。汉朝后中国进入了将近300年的动荡。除了几个疯癫的皇帝逸事外还真没什么好说的,长期的动乱使得当政者思考的是如何对抗另外一半中国,根本无法顾及长治久安了。在这300年中,佛教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流派,小乘就悄然遍及了华夏。小乘大乘,并不是成就大小的概念,而是大乘的新思想出来后,就把原来的贬成小乘了。所以西游记中说的去取大乘经什么的,实际上是戏耍老百姓。但是这里我们还是以小大乘来区分吧。小乘佛教把佛陀释迦牟尼看做是他们的教主,老大,生活的一切都要听从他的教诲,要戒、定、慧。这显然是把老大---皇帝当作老二了。老二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调侃了,自己去调侃自己的。再后来,为了顺应佛教要走入历史舞台、扮演信徒最多教派这个历史角色的需要,大乘跳出来了,他们说佛陀释迦牟尼是个真神,三界也变成了“过去 现在 未来”,还有好多神,还有了菩萨--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的好神。从修行方式上说,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明眼人很快就能看出,这些改变使得佛教作为在民间的第三方的立场出现了:我信奉很多神,你要信我可以广泛的信也可只信其中一个,你要信我不需要做我的教徒,只要过年过节来给我点银子给我烧个香磕3个头就可以了;在这个寺观里面我佛最大,出了这个寺还是你们的皇帝最厉害。我倡导的言行是深入研究了你们国家孔孟学说后制定的。只不过他们那个是对士人阶级,我这个是白话版的,是你越穷就越会遵守版的,你说好不好?很抱歉我这么混乱的人称形态,因为我想借助我个人的无赖,来表现佛家的“真 善 美”。所以和朋友一起去寺庙,我都不烧香,圆场作:本地的天天拜不灵,远方的灵了更麻烦,很难去还愿,不还愿菩萨怪罪下来吃不消。闲话少说,这样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又有益无害的第三方教育机构,作为政府执行官的皇帝当然龙颜大悦了,后果就是国家扶持行为,金佛出现了,国家大庙出现了。和道家小院别居的风格不同,佛家追求和皇家一样的大气,庄重。这样的风格很容易吸引眼球,很容易受到热炒。然后他们把和尚装扮成世界上最善良的一类人出现:不喝酒不吃肉不沾女人不谈论国势,不好暴力,连懒觉都不睡。用西方哲学的观点,人性就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天性,这样的纪律是反人性的。这样的纪律有个好处,不喝酒吃肉,说明和尚非常平和,但是现代医学观点,不摄入动物蛋白这类饱和蛋白,内分泌会失调,特别是肾上腺素,这样的后果是和尚一生都在过更年期,家里有个50岁左右女人是很恐怖的,一座寺庙都是那真是古今大戏天天演了;不碰女色,让男主人愿意自己的老婆孩子丫鬟表妹去寺庙求神,同样的,体内过多的睾丸酮能让人失去理智,那寺庙和监狱无异,天天上演伦理片;不谈论政治让地方官员放心,言论不自由,和尚们只能说经说琐事,好一部台湾生活片;不好武让将军们放心,像少林寺这样关了门躲着练的,更朝换代总遭屠戮,往往有少年英雄力挽狂澜,真是好莱屋大片。这样做真的很反人性,所以一个充满活力的教派最终被一帮和尚领导成一个市井泼皮,所以才有了江湖上最短的小说“秃驴,竟敢和贫道抢师太!”这样的笑话出现。后来寺庙还帮人做法事了,这一重大突破把道教最后的饭碗打破了,逼着道家子弟只能以江湖骗子自居了。佛教是个谄媚的教派,这个观点我就不需要用其他的方面来敖述了吧。很多人说佛教是个舶来品,我说不是,因为它吸收了中国的国土文化,就像一个印度老汉,跑到中国来成亲生子,你能看到他3代后的曾孙就知道这小家伙有印度血统?可敬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佛教本身。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在中国也就300年内的历史吧。我觉得在中国基督教最大的一次崛起是太平天国运动。任何一个熟知历史又无所事事惟恐天下不乱的人心里都默然这一事实吧。但是我跟我身边的信基督的朋友们说这个事实,他们总是嗤之以鼻。我想说,你们信的干脆叫嫉妒教吧,崇洋媚外的家伙们。相比基督教,我觉得佛教更宽厚更仁慈。基督教在中国实际上是一种品位和一种生活态度。论言行,佛教崇尚的是回归自然的一种真善美,是一种悟的修行过程。基督教不同,他说人生下来都是有罪的,所以在人间就是赎罪,它追求一种结果,杀人犯只要忏悔,地狱离他也遥远。信教过深的人每次做了点好事,内心都会涌现出一种激动,如同他们这样做了一件让他们减刑的事,离天堂和高德又近了点似的。佛教解释是因为积德很多,这辈子为人,虽然我们的灵魂逃脱不出轮回,但是这个过程中,为善为福。中西方这样传统教派的高低贵贱,清者自清,拙者自拙。我只想说,我们为善不是因为我们能,而是因为我们一直这样在做。
伊斯兰教是最原始的一种了,教义贯穿在民众的生活中,与其看做是宗教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模式和文化模式。中东人长期受外来统治,内心对世界充满着畏惧和孤独,他们需要一个内心的共鸣者。伊斯兰教正是这样一个教派,它的教义囊括了他们世界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积淀,它能让人对周围同样信它的人产生亲切感,如同一片热土一个祖先的亲兄弟。他们的宗教集会实际是一种集体仪式,通过这样的仪式,他们能找到内心确实的坚强。2000年了,当亚述人最终从漂泊、流浪和奴役中安定在那自然条件恶劣的沙漠边缘,是这样的宗教共鸣把他们由几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中亚共性圈。我无权品评文化,我只想说,也许世界很不友好所以你们要团结,但请你们在自己的世界安定强大后,也伸出手给世界,因为我们也希望和你们握手。
一个真正的信徒,他信的不应该是那个教派的神,而应该是道德。遵循道德的原则应该是平民化的,制定规则的应该是有德的尊者。中国佛教的表现形式是恶劣的,本质再好也可怜。中国基督教是一种游戏,一种自恋者的游戏。中国伊斯兰教是一种文化信标,标识出未被汉族同化的族群。宗教,正在消亡,但愿。最后希望,道教能迷途知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佛教   道教   大乘   基督教   中国   教派   皇帝   小乘   伊斯兰教   佛家   宗教   寺庙   天理   和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