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之一圣贤名言


       有時候古人的名言是我們可以當作這生人不斷完美的座右銘,而目前也許以後對於這些名言我們都無法做到,但是,初發心已經是向善了,不免強自己,也不放鬆自己,就因為目前自己做不到,才有要學習的目標.

 

名句誕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八章

 

讀懂名句

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自願處於眾人都厭惡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於「道」的境界。上善者居住善於適應環境,胸懷深沉善於包容,與人交往友愛熱情,說話嚴守信用,為政治國有條有理,處事能夠發揮所長,行動積極把握時機。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因而沒有過失,亦不會招來怨尤。

 

名句故事

水因為沒有固定的形狀,因此裝在什麼容器中,就顯現何等狀態,這就是善於適應環境;而江河不捐細流,湖海能納百川,愈深沉則愈平靜無浪,波瀾不興,顯現了水的雍容大度,包含深廣;不同的水交匯,兩水很快就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也就是水善於與人相處的象徵;水緩緩而流,循循善誘,象徵著人的言語要信實可靠,才能夠導人為善;水有了河道,便循序而下,井然有條,如同處理政事要條理分明一樣;水可以用來洗滌汙穢,也可以用來切割堅石,端看需要而產生作用,正是善於發揮所長的表現;而一有孔竅,水便趁隙而入,立刻湧出,正是它毫不猶豫,積極把握時機的表現。

水因為有著這樣多的特質,因而在本章中,老子以水的各種特性做為比喻,來說明最上乘的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狀態。

 

北宋的思想家王安石在《老子注》中,也闡述了此章的含意,他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眾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眾人之所惡也。」

所有偉大的文明,都沿著水邊產生,水,著實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唯有水甘心處在眾人不願前往的低下之地;水的流逝不捨晝夜,水的流行萬古長存,水的傳播無遠弗屆,這都是依循著自然的道理,莫怪乎老子說它幾近於「道」。

 

新說名句

在《論語》中,孔子看見滔滔而流的水,於是興起光陰流逝之感,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而唐代的名臣魏徵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勇於向太宗直言進諫。他們君臣兩人的對話,在《貞觀政要》中有所記載,如:「臣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的勸諫,乃是以水為喻,提醒君王時時刻刻記住以民為重要的道理。

 

《孟子》及《楚辭》中都有記載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則是勸勉人,世道的清澈汙濁不能控制,然而要濯纓或者濯足則盡其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名句   老子   名言   孟子   深沉   雍容大度   孔子   道理   卑下   孺子   怨尤   政事   善人   水能   逝者如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