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与 远

近与远,本是几何学上两个物体的距离。离主体一米为近,那离主体两米自然就为远了,所谓的近与远,也只能是相对而言。

物体之间的距离直观可见,简单清析,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则复杂诡异,一时难以看清。通常被人们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近与远距离,加入了心灵的内容,当然就包含了情感上的距离。因此,这里所说的近与远,是指人们心灵和感觉上的所隔距离。

有句名言说“距离产生美感”,颇有道理。纵观世间万事万物,相互吸引,相互运动,相互碰撞,相互发展。有与天地齐寿的,有与日月同辉的,也有与山川相依的,还有与阴阳平衡的,简直就是一幅和谐美妙的立体图画。万物之间,有近有远,有聚有散,近与远、聚与散,既有客观的要求,也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其中的规则和玄机,全靠人们自己去灵活把握。

有人还说:“如果心是近的,再遥远的路也是短的;如果心远了,再近的距离也是天各一方”。细细品味,我们还真的慢慢地会从中感悟出近与远的深奥道理。

依照老子的学说,人性本身、人性交往,近了不行,远了也不行。必须掌握人性、伦理的中道,戒近慎远,才可世事圆融,人心快乐。这就是儒家的所谓“中庸之道”。也就说,人们相处太近、太紧、太频繁了不好,同样,相处太远了也是不行的。

例如:如胶似漆的夫妻,日子久了,也就有“审美疲劳感”,反倒不亲密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时间长了,也会感到不怎么样,反倒生疏起来;还有一大家人,整天厮守一起,没有多长时间,就会产生摩擦、甚至激发矛盾,反倒可能成仇……。人,最终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谁也替代不了。

我赞同“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扶持前行的关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决不是粘乎、妥协和同化”的观点,既然是亲人,就应该容许对方保留一点个人的空间和隐私。同时应该明白,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来走,再亲的人,也要留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失去自我,当然也不能异化了别人。

佛家有语:“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让我们记住佛家的劝告,还是掌握好“近与远”的人情距离,用不着过于执著,顺其自然,快乐度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距离   佛家   果心   物体   万物   人性   关系   隔距   山川   执著   儒家   主体   亲人   道理   心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