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

关于梦想


    初一到初六,天天喝酒,喝得喉咙快废了,人一上火,就爱做梦,那天竟然梦到了——旅行,于是想到了梦想这个词,一个显然已经远离我的年纪的词儿。
  小时候太遥远了,那时就梦想着春节快点到来,那意味着有好吃的、新衣服、不用干活还能赚红包。还能跟着老妈去最最慈祥的外婆家,那里有好多没见过的新鲜东西,吃的,玩的,还能“捡”到表哥们不穿的“新”衣服,然后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在表哥后头,央求他们带我去玩,去摘果子,去掏鸟窝。。。。。。
  上学了,好像没想过当什么什么家的,只是放学回家老喜欢模仿老师的样子,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像模像样地教弟弟妹妹们(没想到后来竟成了真)。那时家里的活儿多,我是非帮不可的。总梦想着快快长大,长大了,就可以不用听老妈的话,就可以不干活了。不用在烈日下挑着两只小桶,经过长途跋涉,把水倒进干瘪的地里,然后心酸地看着水滋溜一声无影无踪;不用再提前去学校,不是为了到学校玩,而是到学校旁家里的地里拔草,还故意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同学看见。不用天还蒙蒙亮就到海边捡柴火(木麻黄的落叶),兴奋地看着满筐的劳动成果,又为呆会儿要挑回家肩膀受的的疼痛而矛盾。
  还梦想着长大后自己赚钱,这样子就可以买自己喜欢吃的了,再也不用吃饭时,夹一颗花生米必须得配三颗“豆酱粒”了。总想着到时一定要给自己买好多好多甜的——只要是甜的都好吃,因为那时就觉得白米粥拌上半勺糖是最好吃的,比加黑酱油好吃多了。
  然后报着为家减负的“雄心壮志”自己选择上了师范,真的拿起了教鞭,当起了穷教师。工作后,好像也没为家里减多少负,只是欣慰地看着两个弟弟都顺利地上了大学,毕了业,能自己养活自己了,懂得孝敬父母了。晚上在家里正聊着去年兄弟俩给了多少红包,今年又给了多少,虽然不多,毕竟有进步,老爸老妈乐呵呵地谈论着。看来当年的决定是有价值的,我心里也为他们俩暗暗加油,继续努力,兄弟!
  有了家,有了女儿,虽然很多事情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但每当逗着女儿,听她撒娇着叫爸爸妈妈,总觉得那就是世上最最动听的声音,现在的梦想就是能陪伴着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看来,人的梦想是会改变的。
  但是这么多年来,有两件事情,我一直乐此不疲和每每独自幻想:读书和旅行。
  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个小的鞭炮作坊,他们买来旧报纸,卷成筒,然后用机器锯成鞭炮的半成品。我经常过去“义务”帮忙,因为买的旧报纸中间会夹杂些书报,其中就有我心仪的童话书。后来邻居奖励了我一本童话书,也是我自己拥有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普希金的《小驼马》。拿到了书,我爱不释手,拿了浆糊做了修补,把它修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然后就在栏杆上,在被窝里,如饥似渴地读,那滋味,真不比吃白米粥伴白砂糖差多少。可惜,经过这么多年,《小驼马》估计已经遗失了。
  自此喜欢上了书,还学会了剪报,每有精彩之处,未知之事还会写个书摘什么的。家乡是个小乡镇,那时根本没什么书店,记得曾经为了买一本课外书,跟同学骑了十多公里的车到隔壁乡镇买。到漳州可不一样了,书店可多了。可是囊中羞涩,去的最多的倒是旧书摊。读书时,不知到漳州夜市两旁的旧书摊逛过多少回了,它也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惊喜,淘到了一本中意的,跟捡到钱似的高兴。虽是旧的,又有何妨呢?都是心爱之物。
  现在有机会到漳州去,我也常到夜市走走,只是旧书摊没了,摆摊的精明的连一毛钱都不肯让步的老头也不见了,地摊上大多是艳丽的色彩斑斓的杂七杂八的盗版刊物,早让我丢了兴致。
  书店也是经常去的,当然是看的多,很少买,没有我十分喜欢的、不让我先翻上七八遍的,我是不买的。而买回去后,我总是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把它看完。我可不会把买来的新书,或者没看完的书束之高阁。
  买不起书,能借到书同样很高兴,读师范时真后悔没去图书馆申请勤工俭学,那样就可以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了。看着自己喜爱的历史、科学类的书摆在那里,一次只能借几本,只能望书兴叹了,借了书还为此愤愤不已。跟同学借书,大多时候人家都是乐意的,但有时免不了要看人脸色。读小学时,借了一本《西游记》,寒假里,为了赶快还人家,白天看,夜里看。书比小学课本窄有一半,字很小,估计那时就把我的眼睛看近视了。还有一次在同学家看到一套三本的《世界通史》,也是小字的,叠起来有二十多厘米厚,喜欢得不得了,好说歹说,同学答应说一个礼拜后看完第三本就借给我。没想到,那个礼拜他们家遭了贼,偷了钱,还把三本《世界通史》给偷了。听说后,我心里除了惋惜外,还有惊奇——还真有偷书的贼?
  时至今日,学校的小小图书室,我仍是“借书率”最高的一个,别人的借书证还没用,我的第二本借书证又记满了一半了。自己写的书摘,也写了好几本教案本了,今年整理书橱,发现丢了最开始写的那一本,翻箱倒柜,就是找不着,心痛了好久。我想着等有了新房,我一定得好好设计我的书房,它必须得有清新淡雅的颜色,它的玻璃要能透过温暖的阳光,又能隔绝外界的嘈杂。它的书橱、书桌必定不能有灰尘的。然后就在暖暖的阳光中,背靠躺椅,闻着淡淡的墨香,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百味人生。这也算我的梦想吧。
  在我借的书当中,《中国国家地理》是最喜欢的一本,里面介绍的神圣的雪山、迷人的风景、高古的碑刻、沧桑的古迹,每每令我神往,梦想着有一天能身临其境。
  记得读书时,特爱爬山。有一同学家住半山腰,山临溪水,他家租以前驻军的营房办了个米粉厂。放学后,老去他家玩,除了逃离我家的活儿和享受免费的午餐外,爬“地洞”(防空洞)的探险和山上的风景更是吸引我的地方。爬到山顶,你可以看到绿油油的稻苗随风起舞,你可以看到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边,你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溪水东流向海,你可以看到遥远的地平线与白色的海平线携手相接。这时,任凭耳边山风呼啸,你早已心驰神往。
  到漳州读书时,两个暑假,我选择骑着自行车,沿着陆线或海线,一路风景一路歌地回家而来。路上,想停哪就停哪,想停多久就停多久,没有导游或同伴的催促,没有商家关门的催促,惬意非常。不认识路不要紧,热心的路人会为你耐心地指明方向,俗话说:“路就在嘴边”嘛。当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上不了坡,没关系,下来走,甚至让车骑一骑你也可以,等到了坡顶,你就知道了什么叫“风景这边独好”。然后,你环视四周,空无一人,只有山顶的树和山谷的树在看着你,你可以像征服了这座山一样骄傲地大吼一声,得意非常。稍作调整后,等着你的就是一泻千里的下坡路,你要做的就是把好车把,握好车闸,让两旁的树向你疾驰而来,你就跟坐飞机检阅仪仗队似的,感觉无法比拟。而呼啸的风会把你刚才积累的汗滴和酸痛一干二净地通通带走,洗桑拿也没这么爽吧?
  当然这是一种囊中羞涩的旅行,最费体力的旅行,也是孤独的旅行。但你在自己的车上,不用看售票员的脸色,不用走导游定的路线,没有人群的嘈杂,没有黑店的宰割,它是我向往的最自然的旅行!
  我还梦想着,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比如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镇,最好租住在低矮的民房里,跟那里的居民一样,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后穿着大裤衩,拖着拖鞋,去看看被历史磨光的石板路,去听听有如外语的动听方言,去尝尝地地道道的闻名小吃,去品品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碑刻墨宝。在那里,谁也不认识我,但我就像他们当中的一员,我可以看到最真实的城市,最真实的人,最真实的生活。
  这也是我向往的!
  哎,美梦不少,可惜成真不多啊!
  我们经常如此感慨!感慨年轻的时候没有去实现梦想,现在老了心力不足。感慨有钱跟有时间的矛盾。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老是在门口徘徊,思前想后,顾虑万千。其实我们缺的只是背上行囊,勇敢地走出去。
  所以,如果你年轻,请趁年轻多去做些你想做的事和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不要等老了再去感慨后悔。
  如果你不年轻,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没关系,背上了行囊,你就怀揣着梦想,有梦的人永远年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梦想   漳州   旧书摊   旅行   同学   年轻   驼马   感慨   借书证   风景   学校   喜欢   书橱   碑刻   白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