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了。。。

看了本教子方面的书,里面的许多话,想想有理儿的,写下来,提醒自己。

*人是不完美的,没有人能做任何事,更没有人能做好任何事。

*西方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的家长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

*严格来说,无计可施下提出的奖赏是不正确的。

*无须过度关心和担心你的孩子。

*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兴趣是成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杜威)

*希望孩子多尝试,但不是要他当第一。

*如果孩子对你百依百顺,你会有满足感吗?你是不是很喜欢炫耀自己有个听话的孩子?你是否很喜欢别人赞美你是父母、成功的父母?。。。。。。

*天生有缺点的人比毫无缺点和挫折的人更幸运。

*不论你的孩子玩球或是弹琴,假如孩子的反应缺乏热诚,表现不好,你就会很沮丧,甚至过度干预,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活动对你的意义大过于他。

*激励互相竞争并不总是一种正确的鼓励——不做无谓的比较。

*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

*聪明的父母不应该只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更应培养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孩子。

*4岁的孩童道歉,与向12岁的孩童道歉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贝多芬)

*可以做些角色练习,和孩子一起练习打发陌生人该说什么和做什么,怎样拒绝朋友的不良企图。

*闲来无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小玩具,不仅是一种天伦之乐,更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帮助孩子了解努力的价值。失败没有罪过,而不去尝试则是一种过错。

*没有太多的公平,但是有一个平均法则——虽然你做过很多尝试,有一些能成功,而有一些则不能,但是机会总是会有的。你不能因失败而不再尝试,只有尝试就有成功的机会。

*面对打击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

*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

*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打”是惩罚孩子的方法中最坏的一种,也是最后才能采用的一种。

*不要用手打孩子,因为受是用来表达爱意的。

*让惩罚有一个充满爱的结束。

*削铅笔、缝纽扣不一定会削手或刺破手,我们往往夸大了事物的危险性。应帮助和教育孩子正视危险,避免危险,从而克服危险。

*孩子能做的事绝对不要帮他做。

*不要在别人面前教训孩子,有任何不妥,应该在家里训练、指导,或私下提醒。

*引导之法首先应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其行为背后的目的。引导他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发现自己没看到的一面。

*孩子错了,就要勇于认错、道歉;如果是对方不对,就应鼓励孩子去跟对方讲道理,而不能让孩子采取息事宁人的退让方法,或者限制他与同伴交往。

*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妈妈通常很肯定自己对孩子的教导,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意见。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需要不停的关注,他一定是个不快乐的孩子。

*不必过度在乎孩子的叫嚷。

*做不到的事绝不要乱许诺,平时不要轻易许诺。

*过度的吹毛求疵是管教孩子的大忌,不断地挑毛病只会使孩子对自己更没有信心。

*人在犯了错误时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怀。

*拥有开阔胸襟接受别人缺点的人,在人际关系上也会游刃有余。

*某些玩具和衣物等可由孩子全权处理,与别人分享固然很好,但不必过分强调。

*赞美能让孩子避免用负面的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

*没有任何规则比孩子更重要。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它还有许多不同的灰色地带。

*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衣服手脸弄脏了可以洗干净,而快乐是买不来的。

*利用别人家的规矩来教导孩子,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些。

*与孩子同乐。

*事情出错的时候不是批评孩子的最恰当时候,最好是先解决这件事,而不是先教训孩子,更不是粗暴地责骂孩子。

*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

*犯错误或是软弱并不能代表一个人,不管是做错一次或两次,他都能继续积极地向前迈进。

*保持平静的态度来处理孩子的“坏”习惯,愈小题大做,只会使情况变得愈严重。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

*没有人能拥有所有的东西;没有人能做好所有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在任何时刻都能如愿;但是每个人仍能感到满足和快乐,即使没有整个世界供他依靠和呼唤。

*唠叨总是充满了命令的意味——一个不停地嗡嗡作响的警报器是每个人都想关闭的。

*尽可能不要经常当场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的。

*家长越逼迫,孩子就越抗拒,不管他年龄多大。

*家长一注意孩子想要亲近你又不要太依赖你的这种持续的内心交战。

*从一开始就要尊重孩子自动帮忙的意愿。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孩子   快乐   家长   机会   德性   危险   父母   意义   事情   孩童   贝多芬   听话   教训   缺点   兴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