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所思

      三天的优质课评比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收获,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因此,即使挺着个大肚子,我还是尽量挤出时间,听了15节,虽然比较累,但觉得很值。

      每堂课由于教师的不同,会呈现出课堂风格的差异。这次的评比,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好点子的收获,更多的是引起我启发式的反思。

一、“变相”的唱谱

      对于不同的年级段,会有不同要求的唱谱。在新课程刚实施时,大伙似乎忽略了这一唱谱的问题,造成学生只会唱老师教过的歌曲,其余的即使有曲谱的歌曲学生也不能根据曲谱音高自己学唱,造成识谱能力和实际歌唱能力的不平衡。后来大家又都重新把识谱放回到课堂上来,可这一放,好像又回到了课改前的学习歌曲的状态,每节唱歌课总会有几分钟,让学生处于枯燥乏味的唱曲谱状态,这一环节固然重要,但学生学习起来没有趣味性,显得比较被动。

      然而,这次的优质课中,却让我看到了“变相”的唱谱。尤其表现在低段的唱歌课中,老师们不是单纯的教学生唱一句或两句曲谱,而是让学生唱其中的某几个有特点的小节,或是一个乐句中简单的尾音。比如:在一堂二年级的唱歌课《打花巴掌》中,因为这首歌中“ 13 2 ”出现的次数较多,教师就将它变成一朵美丽的花朵,让学生找找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13 2 ”,再让学生学着唱一唱,学生学习得很有趣味性,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于低段十分有效的“变相”唱谱。还比如:在一堂一年级的唱歌课《云》中,教师先设计了四朵云,分别是“1——”“2——”“3——”“5——”,让学生先跟着老师的手势和钢琴的音高学着“飞一飞”,接着老师就把这四朵云变到了歌曲的曲谱中,变成了每句句尾的尾音,教师唱乐句前面的曲谱,把句尾的“云”留给了一年级的学生唱,大家学得可欢了!

      这种“变相”的唱谱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简单的曲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得既轻松,有又意思,不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谱方法!

二、需要有效的检验手段

      当我关注到每堂课的最后环节时,除了拓展,当然还会有一个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展示的环节。其实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最后的展示中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展示的手段,在我看来也应变得既有效又有激励性。

      在优质课中,欣赏课《青蛙音乐会》算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自身对音乐独有的感觉和激励性的语言,无不时时散发着她自身独特的气质,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能被她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所吸引,学生对每一乐段的学习和理解也是比较透彻的,然而,如果能在教学效果展示中,教师站到一旁,拿起DV拍摄,将学生的出色表现记录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看看自己出色的表现,那课堂的教学氛围将会达到另一个高潮,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老师则一直带着孩子来展示,深怕孩子们丢了这个或忘了那个,这似乎显的有点“拘束”。

      而在另一堂《小蜜蜂》的歌唱课中,教师在教学效果展示环节中,运用了浙江卫视最走红的娱乐节目《我爱记歌词》的演唱形式,既让学生过了一把做明星般的瘾,又巩固了歌词,是一种比较时尚且有效的教学检验手段。

      每一次的优质课展示,都会呈现出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有思考才会有进步,愿我们一起不断地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地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学生   曲谱   教师   老师   歌曲   环节   课堂   乐句   音高   尾音   趣味性   手段   枯燥   乏味   句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