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年随想记(三十六)

陈寅恪,我第一次是听李敖先生的《李敖有话说》提到的,并延伸开来。

李敖先生讲的第一个内容是考究“恪”的读音。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个字读“ke”(音如克),但经李敖先生的考究,这个字应该是读“que”(音如却)……

从而引起了我的兴趣。

后来发现,他的博大精深,岂是一个字的读音而能概括的。

“恪”在江西修水方言中读“que” (音如却),陈老先生的小名叫“恪儿”,江西修水方言中“恪”与“却”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

另一方面,大师自己曾表示应按普通话的发音,念作“kè”,从他在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是“TschenYinKoh”,可以看出来。

现在大多数大师的家人、亲戚、学生、助手和文史学界人士,为了纪念他,把“kè”故意念成“què”,学术界也并不争论这一点。

总之,现在怎么读,是都可以的。

昨天提到的陆键东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近期能够静心专注一口气读完的书,值得推荐给各位朋友。即使大家不一定能读完该书,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将百度中陈寅恪词条的内容,快速通读一遍,以有印象。

陈寅恪大师,是二十世纪学术大师,博通古今,学贯中外,为人风骨凛然,不媚时俗,在当时的政治纷争中超然独立,保持了自我,实为我华夏难能可贵之奇人。

一代奇人留给当代学人的精神财富是无比丰厚的,而又在当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治学为人的精神品质荡然无存,阿谀奉承和厚黑攻心之风盛行。

两相比较,更让人值得尊重和敬佩。大师自解放前夕,南下广州,任教岭南大学(52年院系调整后更名为中山大学),直到逝世。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内有他的纪念馆(也就是当年居住的小楼),之前我一直在找机会去看看,总未能成行。

今天看完了这本书,又燃起了冲动,刚好有位老同学正在攻读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相信他一定可以带我去完成这个愿望的。

大师的生平我不想做再多的累述,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奇人,并且能在乱世中不变自己的理想信念,正是由于他拥有坚定的信仰,这种信仰一直支撑着他,走向终点。

官方说法他是因病医治无效而去世,从这本书中或者我从个人的臆断中分析,在大陆1969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大环境下,是非常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不过事情都已经过去了40多年,没有人愿意再翻开那无尽伤痛的记忆了,由他去了。

他,也是有过美好的梦想,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弟子,潜心治学,不问政治,可世事难料,最终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空间和思想条件,这既是他的遗憾,更是我们的追悔。

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学人,可谁又知道他到底治的是什么学问,而这些学问对历史的研究又有多大的帮助呢?在现如今,即使去问学历史的同学,都未必能答对。

四年前辞世的季羡林先生,也是大师。当时媒体就有评论,其实很多人都说不上这位老学人到底是学的什么,大师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现在走在书店里,在季羡林专柜中,满目都是他的回忆录、传纪和一堆“季羡林谈什么”的书,肤浅浪费,让读者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而伟大,而又为什么是大师?

与季羡林先生同一年辞世的还有钱学森大师,他是两弹元勋,杰出的科学家,搞原子弹的,这一点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但他到底是搞原子弹的哪方面的科学家,是核变方面,还是导弹方面的,或者其他,这分得清的人也就不多了,为什么他是大师,而别人不是呢?

所以,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上届政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都难以应答,直到今天每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讨论的大会上,这个问题都是让在座的政府领导和校长们羞愧。

其实钱学森先生是自动化控制专业的,精通于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这对拥有巨大能量的原子弹武器非常关键。季羡林先生是研究佛学,精通于吐火罗文的佛经,这对研究中国-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发展历程非常重要,而这种语言,全世界少有人能读懂。

这就是专业,独树一帜的特别,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讲求现实。

我们时常说,成功贵在坚持。

对。可真正做到这种坚持的又有多少人,时下借口太多,变化太快,让很多年轻人丧失了心中坚持的理想,从而沦入只能发梦的境地,这是社会的病,更是历史的痛。

话说到这里,我想再多介绍陈寅恪大师晚年的封刀之作——《柳如是别传》,约八十余万言,是他历时十年的巨作,同时也是他在双目失明和双腿骨折的情况下,他艰难的口述,学生代笔而赶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完成的,原名《钱柳因缘诗释证稿》。

柳如是,明末清初人,家境贫寒,幼年被卖与官宦人家,后沦落青楼。其人不仅貌美,还善诗会曲,能书擅画,行风流纵诞,志不羁陋俗,敢追求人生幸福,且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

去年大陆以大师的《柳如是别传》为原著,拍成了一部电影,定位为中国古典爱情剧。

不知道大师若在世,看到之后会有什么想法?以后我再续写。

是以为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大师   中山大学   修水   文化大革命   学人   原子弹   奇人   中国   别传   这一点   读音   江西   精神   考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