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去西藏

        从西宁回来已经八天了,自己仿佛累坏了似的,不约朋友,不聊天,整日宅在家里,吃饭睡觉。答应了要写篇关于西藏的游记的,不敢说是攻略,只是自己走的路吧。21号就要回呼市了,还是趁着在家,趁着有时间,趁着年轻,写这篇游记吧,西藏行,我给它取名叫做“走吧,去西藏”。这明显是受张小砚那本书影响,你懂得。    
                                                                                                                                                                                                          ——题记   
 
 
         开篇原本是打算直接讲进藏的过程,但是,在拉萨至西宁的火车上,我拜读了 沈宗濂 柳陞祺 两位著的《西藏与西藏人》
 
 
 
书中讲述了西藏的历史,哪怕是像基督教的创世纪一样,从神话开始,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书中还讲了西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例如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和派别,格鲁派的活佛转世制度,还有西藏神秘的天葬。所以我想第一篇大概描述下西藏,哈哈,我不是要出书啊,只是在这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地方,你只有了解了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她的宗教信仰,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西藏之美。
       西藏的地理版图,不用我去描述,大家都应该知道(不知道的去翻中国地图),我现在想说的是西藏的其他两界,民族的和政治的界限,两者有些相似,藏人从岷江以西的基地向东迁移,直至四川腹地成都平原,向南,跨过喜马拉雅山,构成不丹、锡金、尼泊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喀喇昆仑山脉和巴基斯坦以东的山谷里都居住着藏人,所以这些地区许多山峰都有藏语名称。喀喇昆仑以东的大片区域是无人之境,再往东是广袤的羌塘。沿黄河拐弯处向东北移动,藏人的定居点远志安多地区,位于此地的两侧是喇嘛教的两座重要寺院:塔尔寺和拉卜楞寺。
       西藏人与其他民族一样,都是有创世神话的。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西藏的保护神——观音菩萨(和大家心中的观音菩萨完全不一样)有个弟子猕猴,被菩萨派到雪山静修。一个岩魔女化身为美女来勾引他,她使尽千般手段,猕猴当然不动心了,哪有那么容易,没办法,这魔女就对猕猴哭诉了,说如果猕猴不娶她,她就要嫁给魔鬼,生下的孩子将变成恶魔一代代危害雪域。好吧,佛家的慈悲之心,猕猴就禀告了菩萨,菩萨很赞赏他,并祝福他们,于是他们结婚生了6个孩子,猕猴把他的孩子放到果树林里让他们自力更生,结果过几年再去看的时候,他的子孙500之多,观音菩萨就对这些食不果腹的孩子们大发慈悲,教他们种植,以谷物为食,后来他们进化成人,这就是藏族人的由来。由于他们是圣洁的猕猴王和妖媚的岩魔女的后代,他们即从父亲那继承了坚忍、虔诚、宽容、勤奋、仁爱、谈吐高雅和善于雄辩这些美德,也从母亲那遗传了贪婪、好交易、淫欲、固执、轻浮、性情暴躁和无教养等恶习。请记住这些评价,等你真正来的西藏,接触到藏族人,你就会明白,这些评价是多么中肯。
      西藏的历史,开始于雅砻地区,据说,该地区当时是在以为印度王子的管辖之下,西藏第一代君主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位印度王子正站在喜马拉雅山上寻找自己的方向(俗称思考人生),当时他的目光触及到雅砻平原时,就明白了这是他要找的乐土,于是他向这个平原走来,在路上他碰到当地原住民,猕猴王的后代,当然双方语言不通,当地人问他从哪里来,他指了指翻过了的山峰,那牧民误会了,以为他是天上来的王子,马上为他做了木椅,抬着他,拥戴他为王,这就是第一世藏王聂墀赞普(“赞普”就是藏王,劲座英雄)大家熟悉的孙赞干布是第33世藏王,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藏王。这个故事很多藏族导游都会讲
      关于西藏接下来的历史,什么吐蕃王朝的兴衰,藏传佛教的人生观和解脱观以及发展都不讲了,再讲就真的是一本书了。藏传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墀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释迦摩尼等身像一共有三座,分别是八岁、十二岁、二十五岁等身像,是释迦摩尼佛祖在世的时候亲自指导塑造,他曾说过见此塑像如他亲临,所以当你走进大昭寺,瞻仰到佛祖的十二岁等身像,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对于藏传佛教徒来说,大昭寺不仅是地球,也是全宇宙的中心,所以有很多藏族人一生的心愿就是去大昭寺朝拜,于是他们就开始磕等身长头,三步一个,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拉萨,走向大昭寺,这一路上大概要磕10万个头才能功德圆满。所以在拉萨,如果你见到向你讨钱衣衫褴褛的大叔或老阿妈,如果他们是朝圣者,那请你慷慨施舍吧,哪怕你不信佛教,他们这种精神,这种行为不值得你给吗?说的有点远。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西藏原本的宗教是苯教,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之前,大概就像巫师那样的宗教,刚开始佛教传入的时候,苯教也与其做过斗争,别看西藏现在是全民信佛的地方,历史上西藏也有过灭佛活动,后来苯教渐渐被打压吸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部分,如今藏传佛教分为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噶当派   相信大家都知道,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教派,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都是格鲁派的领袖。这些派别都自诩是释迦牟尼佛的正宗传人,但是格鲁派更大胆,他们敢自比宗师,班禅大师是阿弥陀佛的转世,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的转世,你去布达拉宫就会看到,五世达赖喇嘛的金身塑像是和佛祖平起平坐的。说明他们的地位是一样的,这也是因为五世达赖喇嘛功绩太大,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是被顺治皇帝册封的达赖喇嘛,从他这才开始使用达赖喇嘛的称号,前边几世都是追认的。所以在藏族心目中五世达赖喇嘛是可以和佛祖平起平座的。大家知道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也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喇嘛是谁吗?“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没错,就是仓央嘉措,也许我们爱他的诗更胜过他的身份。五世圆寂后,桑杰嘉措把持了拉萨的政权,秘不发丧,直到仓央嘉措15岁了才找到他,把他接到拉萨,接受经文学习,但他那时候已经有了情人,也许就是因此,才成就后来的情歌诗人,关于仓央嘉措的死,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在被流放的路上圆寂了,有的说是云游四方了,在布达拉宫,有仓央嘉措的寝宫,爱他的诗,所以在那多停留了一会,不是因为他是宗教首领,而是因为他的情诗。我觉得在布达拉宫里,这个比那些金塔更吸引我。
       回到正题,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大师,他决定黄帽作为本人和弟子的特征,所以格鲁派也被成为黄教。藏人对宗喀巴大师也是很敬仰的,布达拉宫和其他寺院都可以看得他的塑像。去西藏旅游,见到的寺院,僧人大部分都是黄教,也就是格鲁派,在格鲁派中,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嘛是至高无上的,下来是三大寺哲蚌、色拉、甘丹。然后是下属的寺院,这些寺院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文化基础,有许多不动产,如果你知道了一个普通藏族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只留十分之一,其他的全部进贡给寺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布宫金碧辉煌,但是在布宫里金子就和泥土一样普通,不值一提。
       在西藏如果你遇到僧人,千万别叫人家喇嘛,你会把人家吓跑的。喇嘛是大师的意思,不是谁都担当的起的,普通的僧人要叫古修拉,在喇嘛教里,也是要分等级的,也是有等级考试的,就像四六级一样,你考过了这一等级才可以继续考下一个,但是比英语等级考试好的是,在这期间你可以外出云游,过个三五年再回来还可以接着考,绝不会取消你成绩,僧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就是辩经,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寺院里看看,你会发现你是从火星来的。
       关于藏传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各派的主张,和僧侣的进修制度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凭我的小宇宙恐怕说道明天也说不清啊。接下来想讲点西藏的民俗。来到这个地方,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倒退回几个世纪而凝固的地方,就像第一次见到庄稼汉,天下庄稼汉没有太大分别,他们默守着乡村人的淳朴可爱,与他们相处,你就是个旁观者,不论你怎么举手投足学他们,你都不会真正融入进去。藏族人是很爱炫耀的,所以你会看到他们节日的盛装上戴着各种各样的宝石,比如西藏的三宝:天珠、绿松石、红珊瑚,这些都是用来供奉佛祖,驱邪保佑的,特别是天珠,及其珍贵,分为新天珠和老天珠,老天珠是自然形成并且在寺庙里边由喇嘛手持念经几十年后形成的,所以你别指望在西藏买到真的天珠,几千块钱都不能是真的,天珠在藏族人心中是神圣的,轻易不会出售的,要是喜欢,去八廓街淘几个就好了。但是也有人说,八廓街标价50以上的东西都不要买,不要去做那个搬用工,都是从义乌买进来,然后让你带出去。(以下都是自己淘的)
        
 
天珠


 
绿松石



红珊瑚

  
还有西藏人很爱镶金牙,如果你看到哪位老阿妈冲着你咧嘴直乐,别误会,也许她是想让你看看她镶的金牙。感觉他们的生活过的自由自在很洒脱,但是真正走进去,才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感觉,在拉萨和八一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还好,除了藏族人外,四川人最多了,所以这边又叫做小四川,从吃饭方面就可以感觉的到。但是真的走到一些偏远的地方,比如说纳木措附近的牧民,真的很穷,他们也许就靠旅游业的微薄收入,所以他们想尽办法收钱,厕所要收钱,随便拍一些牦牛也要收钱,你和他合照更要收钱,我们在纳木措拍照的时候,有两个小孩跑过来和我们一起拍照,结果当时手里只剩十几块钱了,其余的都是一百,(零钱都被一路的厕所搜刮了)就把这点钱都给了那俩孩子,结果她们不依不饶,嫌少,大哭大闹,庆幸当时没招来大人,不然后果很难说,这边的民风真的有些野蛮,每个人都配刀,在这伤人事件也是时有发生。所以进藏的朋友要小心。本来觉得藏族人这种生活很自由自在,身边有这么美丽的圣湖陪伴,但是现实终归是现实。
      一妻多夫,也就是几个兄弟共有一个妻子,这是西藏婚姻的普遍现象。比如,一个妻子可以主持七个丈夫的家政,这七个人中,最成功的那个才配得到父亲的称呼,其余的人就是叔伯了。血缘在西藏家庭里无足轻重,当地盛行“玛巴”风俗就是入赘的男人。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其实这些都是形式,最终目的还是要永久的扩大家族利益。
      佛教徒把一生划为四个阶段:出生、成长、衰老、灭亡,出生不用特别欢喜,死亡亦不用过度悲伤。西藏人孩子出生三天才小范围庆祝一下,虽然不厌恶女孩,但男孩更受欢迎,婴儿刚一出生,人们把大麦粉和酥油混在一起塞进他嘴里,这是他第一口食物。给婴儿取名,可以由父母取名,但最好由一个大喇嘛赐名,在社会底层,父母们没多少文化,所以有很多扎西和卓玛,同名很多。
       西藏人死后有四种尸体的处理方法。贫困的人家用水葬,把尸体投入河中,或绑上重石沉入湖中。那些被怀疑有传染病的死者是土葬,是个别现象。第三种是火葬,依大喇嘛规定,尸体要在封闭的炉中火化,再将骨灰与黏土混合,塑成小佛塔,在村里堆成几堆,这是对佛祖的最后贡献。最流行的葬法叫雅拖,既天葬,喂鸟。这是一种特殊的鸟,名为雅果,多年经验让它们在天葬台附近生活。如果鸟没有把尸体全部吃完,说明这人还有罪恶。实行天葬有专门的天葬师,天葬师很有钱,但是地位低下,没人愿意娶天葬师的女儿或者嫁给天葬师的儿子。   其实除了这四种葬法外,还有两种种葬法,一是塔葬,把尸体处理,就像木乃伊一样,放在塔里,供奉着,这都是大喇嘛才享有的待遇,在布宫里你会看到几世达赖喇嘛的金塔。很壮观,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金塔,用了黄金一万八千多斤,珍宝数以千计。
 
 
布达拉宫里边不让拍照,这张是从画册里拍的。
另一种是树葬,只对先天性夭折的婴儿,把树干挖开,把尸体放进去,封住。这种藏法也是很少见的。
       文章的最后,想提一下藏医文化,藏医学的鼻祖是宇陀·云丹贡布,他年轻时周游祖国内地及周边地区,学习医学,于8世纪末完成了藏医著作《四部医典》建立了完整的藏医学体系,对藏医学贡献很大,所以在西藏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这位白胡子老人的塑像,大家可以去拜一拜,保佑家人健康。与中医的望、闻、问、切不同的是,藏医采用的是尿诊,也就是尝病人的尿液,所以藏医有时候可以不见病人,千里之外诊断,藏医还有一种方式是掌诊,看手掌。由于西藏实行的是天葬,也就是尸体解剖,所以,藏医过于人体结构的理论早于世界,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有些理论至今都无法用科学解释,西藏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不止宗教神奇,藏医文化也很神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关于西藏大概就写这么多,后边就要开始我的旅行了,如果觉得此篇无聊,可直接翻看下一篇。O( _ )O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西藏   达赖喇嘛   藏医   格鲁派   天葬   猕猴   大昭寺   拉萨   布达拉宫   藏族人   佛教   喇嘛   藏族   寺院   金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