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深爱着的奶奶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就在这准备欢快的迎接团圆节日之际,我的奶奶却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当我赶到老人的床前时,她已经安祥的躺在那,面对着再也不能用她那质朴的胶东口音谈起过去奶奶时,我不禁失声痛哭,但泪水已无法招唤起那已渐渐变凉的身躯,岁月不忘年迈,生老病死是我们人类最难逾越的鸿沟。
        奶奶生于一九一七年,那是
社会动荡的清末时期,也是民国初期,就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在海边,多吃五谷杂粮和各种鱼类,身体十分健康,嫁给爷爷后,两人带着父辈人闯关东,来到了沈阳,一住就是六十多年,先后生下了八个孩子,活下来的却只有六个,这六个子女又成家立业养育了我辈十人,而我这一代最小妹妹的也结婚生子,已经是四世同堂了。奶奶近一个世纪的生命中,基本上是没工作过的,就在家操持家务。记得我小时,在奶奶家生活的日子,那是个筒子形的三层楼,二十几家共用一个水房,一个厕所,一个大走廊,三四家共用一个厨房,而奶家 因为人口多却是自己家的厨房。爷爷是一个普通工人,生活比较节俭,每个月把大部分生活费交给奶奶把持,奶奶要用那百十来块钱养活没出嫁的三姑、老姑,我和大伯家的堂哥也经常寄宿在那,后来我上小学,每天中午都在奶奶家吃饭,晚上也总爱住在那个筒子楼里,我们总是亲切的叫它为“大灰楼”。而我在夏天里吃点什么冰棍、汽水糖之类的东西总是管奶奶要钱,虽然奶奶没什么钱,但总会五分钱,一毛钱的给我,七十年代有一丝消费都会带给人十分快乐的。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的一位校工打了我几下,我哭着回家告诉了奶奶,奶奶拉着我就去找那个人评理,也用手拍打了那人两下,虽然没什么力量,但在当时我看来,奶奶瘦小的身体为了自己家的孩子也可以奋不顾身的保护和捍卫。在八十年代初期,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总是在年三十的时候,做很多菜,我家和大伯家在一起过三十,半夜包饺子时候,把分钱也包在饺子里,谁能吃到就说明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好运,那时候 的我们为了能吃到钢蹦钱,总是吃饺子把自己撑得够戗。 小学毕业后我才真正离开奶奶家去和平区居住,并读初中,之后高中,但每个周末的时候和家人回到铁西区的筒子楼去看她。当兵后,工作后,去看奶奶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但每年过年的时候,总会接奶奶来我家过年,虽然奶奶的年纪很大了,但还能喝几口酒,抽几口烟,每到过寿的时候,端起酒杯,侃侃而谈的祝酒词合仄压韵的,兴致好了,还唱几段京剧,引得众人拍手叫好!可能是山东人的缘故,奶奶的面食制做的非常好,馒头自不必说,又大又白的,还有一种把面做成菱形,用平锅烙出来,甜甜的,自己做的油茶面比商店里卖的还好吃。奶奶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身体略有小疾,便去公园学习“三浴功”的健身古法,练过一段之后,可以弯腰摸到自己的脚了。很多年时候,奶奶总保持着早睡早起,经常锻炼的好习惯,还在市里得到过健康老人的称号。在我们子孙后代每一年为老人过寿的时候,都不忘期盼着百岁老人到来的那天。
       
      今年过年时奶奶的身体日渐不良,精神头也不如往昔,确实,岁月的风刀已在奶奶的脸上深深的刻画出皱纹,体重不足百斤,父母和妹妹从英国回来看望老人,她竟然有些不认得自己带大的我的妹妹宁,昨天白天,三姑去看她,竟然不知觉的睡着了,醒来看到三姑走了,竟哭了起来,晚上和最小妹妹的孩子开心的玩了一会,这些竟然就是奶奶离开我们之前的最后生活写照,我滴着眼泪回忆着与奶奶在一起生活的片断,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您的子孙会好好活着的,愿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奶奶   筒子   老人   身体   妹妹   大伯   孩子   小学   安祥   胶东   和平区   初期   最小   祝酒词   爷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