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声叹息

    我总是觉得不能下手整理这篇读书笔记,翻开过很多次,而又很多次合上本子,心里有些沉甸甸的感觉。有些事情总是让人觉得无能为力,而有些事情总得有人说出来,让不知道的人知道,让糊涂的人清醒。还是好的,无能为力之余有人勉力而为,总得做点什么,让眼睛里的、思想里的尽可能展现,在我们时间与空间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最后几页我看得很匆忙了,作者想表达什么已然非常明了,整个行文过程,他都是这样克制:每一笔似乎都是走到了关口,而在这个关口戛然而止,笔锋顿收,看得人心里有刹不住脚的沉痛感。吴思是个历史学家,而且是研究明史的专家,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对这一切背景我均不了解,只是无意看到了“血酬定律”“潜规则”这些新词,有些触目惊心。顺手翻看后记,他对采访的人说:黄仁宇没有把明史说透。这一句,足以打开我的全部兴趣,因为《万历十五年》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虽然没有一个“透”,但是其广博与文采让人折服。

    我想知道,吴思笔下的历史应该是怎么样一个“透”法。

    他不仅说了明史,而且说了其他一些朝代,更多的是对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对比。我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有着“匹夫责任心”的读书人,面对国家与社会的阴暗面,他做不到振臂一挥应者云集,至少可以借古鉴今,唤醒当权者的危机意识。他没有儒家惯常的冗长说教,只是例举出一些残酷的事实,一遍一遍剥开隐藏在时光长河中的血色伤疤。当民众被欺压成“良顺”甚至是懦弱,而不得不承受盘剥者从来不肯退让的掠夺时,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成本来维系基本生存的时候,历史就会推出那样一些英雄,让他们去领衔主演一出朝朝代代皆相似的传统剧目:揭竿而起,或者叫做,官逼民反。

    黄仁宇说历史要退后两三百年来看,才看得清楚,许多点点滴滴的偶然就会促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偶然就会被忽略。如果我们要看现在的社会,应该等到什么时候呢?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却没有解决掉医疗、住房、教育这三座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大山,我们为强劲的经济势头欢欣鼓舞,有谁回头看看灯火阑珊处那些渴望读书的眼光?电影可以被封杀,可是却遏制不了《盲井》在生活中的真实上演。我能体会吴思下笔之处的凝重,海瑞清廉,他坚持对过往官员的接待费用“严格按标准办事”,可是,他怎么去对抗全部的社会制度?七次罢官,恰好反应出了统治者的矛盾心情,不管多好的政策,没有到达底层就终究是一纸废文。

    罗斯福新政时提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政府,有责任保证自己的公民不被饿死。我相信这样的责任是每一个政府所愿意承担的,可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开着宝马车去领低保。能做的与做到的还是有着云泥之别,值得欣慰的是不可能再有如万历一般躲在深宫,四十年不理朝政的君王,我们能看到的,还是良好的意愿与不懈的努力。可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怎么才能去以单薄的智慧和能力扭转乾坤?所有时代的结束似乎都有着同样的原因:上与下之间,依然横亘着中国庞大的官僚集团。

    一声叹息。

    除了一声叹息,也许还可以用一句西方的谚语来窥视希望:上帝的磨转得很慢,可是,它一直在那里转。

************


书名: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吴思
阅读时间:2007.1.11.18
个人评分:8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明史   历史   关口   万历   罗斯福   定律   无能为力   合上   儒家   云泥之别   官逼民反   事情   应者   时间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