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博弈

    现代人看《三过演义》空城计这一段,不仅仅欣赏诸葛亮“我坐在城楼观山景”的潇洒,还对空城计的侥幸成功议论纷纷。
    普遍的说法是,面对2500名军士守城的“空城”,司马懿的统率15万大军,不战而退,看似诸葛亮的成功,其实是司马懿的胜利。
    司马懿临机决断是很有名的,从千里奔袭斩杀孟达一事,即可看出他行事果决。司马懿面对空城而不攻,是因为他若攻进城去,捉住了诸葛亮,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司马懿班师回朝之日,便是被解除兵权之时。如果这样,哪还有后来三家归晋的司马氏鼎盛局面?
    蜀汉后期,刘关张已死,诸葛亮独揽大权,若是此番被司马懿捉去,蜀汉必将群龙无首,亡国亡军,如此风险,不堪计算。而诸葛亮在西城出此险着,为的是搬运粮草,以图有序而退,也为了掩饰失街亭之败。
    统率军队,领导企业,经营人生都是一个道理。打仗有输有赢,企业有兴有衰,人生有顺有逆。是真统帅.真豪杰,就应该直面失败,犹如赌场一输再输,就应该适可而止,全身而退,而不能不计成本与风险地再玩下去。
    诸葛亮空城计所承担的风险,与保住一些粮草的收益相比,风险太大,收效太小。
    看孔明六出祁山,举过伐魏,其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拼力求胜,结果只能是小胜多而大胜无。有人设想,若孔明休养生息,居天府宝地储粮练兵,蜀汉或许可以自保,至少不会最先亡国。
    当然,这只是假设,而历史从来不相信假设。
    不过,再看孔明在失街亭后,看似运调有度,其实是强作镇定:令张翼先修剑阁,以备归路。为将为帅,哪有只算胜而不算败,只图进而不谋归?
    如此看来,诸葛亮使出空城计,只是战术的胜利,而聪明的他过于重视一城一地之得失,对蜀汉的立国战略研究太少。
    许多聪明人都忽略了战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蜀汉   空城计   风险   粮草   亡国   空城   剑阁   西城   战略研究   祁山   兔死狗烹   班师回朝   司马   人生   群龙无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