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长作读诗人


我的老师孙艺秋先生,是个诗人,格律诗与自由体诗兼有成就。当年应约去听他的美学讲座,我其实并不太喜欢理论的东西,可是由于太尊敬先生的气度与才华,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内里还有一点私心,也许在听课之隙,先生能给一点古典诗词创作方面的指导。果然不久,就在先生的指点下做了一首《咏菊》的七绝。可惜的是,听了大半年课后,先生就病了,课停了,一部朱光潜的《美学原理》只读得一小半就放弃了。那篇习作当时也因觉得不成熟而未善存,记忆里是一字半句都没留下。

我对格律诗虽有热爱之情,但因不肯用心,莫说创作,就连赏析方面也只能算门外汉,作为先生的学生,实在愧对于他。但总算不是一无所获,毕竟,能够认真诵读先生的作品,也是一件很让人喜欢的事。先生的作品里,我最爱这一首:

当时清狂醉长安,仍抛掷似水流年,最苦是,二分明月,一声啼鹃。

皋兰雁去岁华残,这风色又到愁边,且来此,呼鹰云外,听雪深山。

这首词,最初是先生写在条幅上送我的,最后一句为“听雪深山”。毕业那年,我与先生告别时,向他讨要了一部分诗词手稿进行撰录以备留作纪念,却发现了这首词的原作,最后一句居然是“啸雪深山”。我细加揣摩、反复味读,突然觉得用“听”字还是用“啸”字,实是两种不同境界。

此词本意抒写诗人心境变迁:少年成名的先生,自然意气风发,桀骜不驯,恣意挥洒青春美好的时光,所有的情绪都会受到外界声光影像的干扰而产生变化,月色也好、鸟声也罢,既是外物,也是个人心境的直接反照。然而流年似水,韶华已逝,世事无常、沧桑变化,当秋风再起,傲心俱敛,只在这深山之中看苍鹰飞雪,叹人生如梦。

我想,先生当年创作此词时,虽然已经选择隐于皋兰潜心为学,但心中必定还有一股慷慨的气象,因此,在深山里才会以“呼啸”之状抒抑郁之气。但时光与见识的韬磨,不断化去内心不平之气,当“看山还是山”时,已是鹰动则呼动,雪静则听静,人物一致,相生相应了。

我在对这一“啸”、一“听”的咀嚼里,感受着先生的一生,想到他在病塌之上未了的心愿,不禁为先生生而有涯、文却无继而感到悲凉。南宋蒋捷作《虞美人》一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每读此词,总会拿来与先生的这首作品对比,其中之心得感悟,囿于水平无法详述。

先生去世已十余年了,我怀念先生,有很久不曾写过诗作,觉先生作品意境之空灵、文字之隽深实非我所能及,高山仰止,也只能心向往之而已。先生最喜读明人小品文,谓之性灵独抒、直达胸臆,最合其心意。大概三四年前,我在辽宁结识了一位朋友,爱作小诗,白话文自由体,应时应景应情而作,偶尔会以短信发给我,颇有明代小品文之意趣灵动之特点,我很喜欢。一次,专为答谢他也回作了一首五律,虽平仄对仗格律极为不佳,但算是一次创作吧,所以还记着:

吾爱秋时美,暖阳裹心柔。风吹白杨树,叶落故人情。

抬望天脉脉,低徊水湛湛。愿生肋下翼,化与流云归。

作此小诗之时,秋风拂面,心中充满了对先生的敬爱和怀念。

 

 

简介:孙艺秋(19181998 ) 原名孙萍,河南安阳人。19岁即任《安阳日报》副刊编辑,1943 年毕业于西北联大,先后在台湾大学、中原工学院、嵩华文法学院任教,1948年任《高原文艺》副主编,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役,1955年转业后任教兰州大学中文系,七十年代末调入西北民族学院任教汉语言文学系。主要从事唐宋、诗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有学术专著《唐宋诗词精选》及学术论文数十篇(散见于《唐诗鉴赏辞典》等书),出版诗歌专集《泥泞集》,《待宵草》等。遗稿《冷梦亭残稿》经后人整编于1999年以《梦与真》为名出版<?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皋兰   深山   小诗   安阳   小品文   作品   诗词   唐宋   美学   秋风   残稿   心境   诗人   舟山   散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