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

从识字开始就喜欢看书,读小学的时候,线装的《水浒传》已经看了数遍,其中一百单八将,名字及称号几乎可以背出来,以至自家一位伯伯逢人便夸耀我聪明,说我以后会有出息,。不过看如今,好像令伯伯失望了,脸红。。。。。。哈哈!

前两天,新版的《水浒传》映完了,因为时间关系,只断断续续看了些,感觉虽然情节事件等跟原著有少许差异,但不得不说,相比其他的那么多次翻拍名著来说,这次的《水浒传》是精品。

小时候看过小说《水浒传》,看过毛主席对《水浒传》的评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宋江非得接受朝廷招安,也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这次看了水浒传,突然好象有点明白了。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我们无法以现在的民主或者平等思维去考量宋江的举动,但在宋朝,受过教育的人主流大概<?xml:namespace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prefix="st1">都以忠君爱国为目标,希望能为国效力为理想吧,反倒是没文化的粗人才不去考虑朝廷或者皇权之类,所以宋江及一些由朝廷将官落草的头领盼招安,希望归顺皇帝,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而李逵武松等才会砍杏黄旗并说出“招甚鸟安,招冷了兄弟们的心”这一类反动的言论,即使宋代,阶层差异就很明显,行为举止也不一样。

新版《水浒传》中宋江是个亮点,不但演员选的不错,而且演绎也很到位,比旧版多了些睿智。实际上,宋江本来就该是个睿智的人,若只盲目散钱,就该是冤大头或者散财童子了,怎会是及时雨、呼保义,惹得认识或不认识的好汉纳头便拜?而旧版宋江,木讷有余精明不足。

梁山泊前期,晁盖为大头领时,其他头领以农民居多,每日只大碗吃酒大口吃肉大称分金银,聚集山林打家劫舍,偶尔也干干杀人越货的事情,总的来说,游离于朝廷法度之外,按自己想法行事,不受拘束。而宋江成为大头领后,接受诏安成了山寨的政治路线,替天行道也是为朝廷办事,为皇帝办事。通过不断接受朝廷战败的将领而扩大接受招安的群体,使之逐渐成为主流,而原来抗拒招安的群体,逐渐由大部分变成少数派,宋江则通过义气拉拢或打压,使之不管是否愿意,最终都接受了招安的事实。也许晁盖早意识到宋江政治路线,所以临死时,对诸人说出擒获史文恭者才是山寨之主,显然,这人并不是宋江,以宋江之能,擒获史文恭实在有点无厘头的想法。但宋江最终却成为梁山之主,显然也不仅仅是运气。

接受诏安后,依然受朝廷其他高官压制,并被派往镇压方腊,说起来,无非是一帮被招安的强盗去打另一帮强盗而已,最终损兵折将艰难取胜,一百零八人也只剩三十有余。许多并不同意招安的头领也因征讨方腊丧命,但宋江等对此似乎并不后悔,并在最后心甘情愿喝下皇帝御赐毒酒身亡。

电视结局以吴用自缢结束,这就有点意思,吴用本是乡村教书的先生,应算是社会最底层,最早跟晁盖起家,同阮氏兄弟一起截取生辰纲,后上梁山,按理说应该是与晁盖立场相同,反对招安才是。但剧中却是吴用却与宋江一条心,鞍前马后竭尽全力辅佐,帮助宋江成为梁山之主,且在宋江犹豫时帮宋江下了接受招安的决心,在宋江死后又自缢于宋江坟前。

其中几人,燕青公孙胜等征讨方腊后功成身退,临行前曾劝说卢俊义吴用等避免兔死狗烹结局,未果。宋江临死前说输了,要葬于蓼儿洼,吴用临死前回想公孙胜劝阻,泪如雨下,这些,是否表示他们有意识后悔招安了呢?

历史无所谓对错,在今人看来有很多事情不可理喻,但在当时,也许这个事情是理所应当。梁山只是历史中一个小事件,像这样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也数不胜数,但为什么只有梁山会这么出名?看来还是因为所谓的草寇接受了招安的缘故,才成就了忠义的壮举。设想一下,若晁盖未死,仍然是山寨之主,梁山结局最终如何?首先,招安不可能会实现,宋江仍为二头领,但晁宋两人会因为道不同而关系逐渐冷淡,梁山存在分裂危险;其次,不会有大批战败的军官落草梁山,梁山群体仍然以下层农民为主,但也未能发展壮大,因此,后期可能还要招受朝廷小规模围剿,但不会覆灭,直至朝代更迭;三,梁山好汉也就无从说起,施耐庵先生也不会著出《水浒传》这本名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梁山   水浒传   朝廷   头领   诏安   山寨   事情   皇帝   群体   结局   伯伯   李逵   强盗   好汉   睿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