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宝物

    世上的宝物实在太多了,有公认的宝物,有每个人心里认为的宝物,而后者是占多数的,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观念、思维不同,在他们心中的宝物也就不一样了。
    宝物的种类有很多,一般而言分为物质类的和精神类的宝物。
    物质类的宝物应该是最能让大多数人感到兴奋的,许多人为了追求它们,奉献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思,这既是作为人的本能,也是适应社会,求得生命延续的必然结果。这个当然不能被人类所忽略。物质类的宝物包括很多方面,或许是钱、或许是珠宝、或许是野生动物、或许是一件礼物、或许是一只宠物、又或许是人……总结起来就是死物和生物了。死物的东西为全世界的每一个所拥有,有一些被赋予了共同的定义,所以为所有人去共同追求;而有一些则被特定的人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从而成为因人而异的“宝物”。例如,以贩卖野生动物为生的人就会以野生动物作为宝物(推测为以什么作为生计的一般都会以什么作为宝物);搞经济的人则会把投资报酬率看作宝物(推测为哪些能够帮助特定的人达到特定的目标的哪些就成为宝物);而有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物则成为特定的人的宝物,因为他们被特定的人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而精神类的宝物则是具有最明显的主观特点。事物的特色、价值、个人的喜恶以及相关联事物的影响等等都会影响到一个事物能否成为某个人的宝物。例如宠物、人是各有所爱的;坚强、乐观、任性、随意等也是因人而异的。就是因为精神类的宝物是如此地主观,也决定了它的宝物地位较容易受影响,被改变。
    在这,物质类和精神类的宝物似乎出现了一个交点,就是生物。他们既是一种物,但同时,受人的主观意识影响,在与生物产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另外的一些东西,是属于精神类的,例如情感,性格特征等等。
    当人把一样东西当成宝物之后,就会在行动上和思想上去珍惜爱护它/他/她,即不希望它/他/她受到任何的磨损破坏,更不喜欢它/他/她消失或者被拿走,毕竟宝物是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去取得或者构建起来的。当宝物发生了状况,人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去找寻和适应新的宝物,而同时又承受着一种失去宝物的痛心。
    更糟糕的事,当你发现宝物的被破坏或消失是可以预知或者是被故意者所为的时候,你却无能为力去阻止,更增添了一份伤感和遗憾。
    世间所有事情都不是完美的,就因为事物都流连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之间,无停息地转动轮回着。不能够留住属于自己的宝物的人,或许只能埋怨社会的现实。但是,最少要让自己尽力去为你拥有着的一切付出每一刻每一份心血。
    注:
    再好朋友也会暗地里计划着抢去你的宝物,但是一方面你又仿佛受着那人的保护。这让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人性这最实际的东西。它存在着,我并不能推翻它。所以天真地认为好朋友能够为自己所得而喜,为自己所追求的而紧张,为所失去的而悲伤的我,现在已经被彻底打败了,败得如此撕裂心肺。我还是否应该坚持所谓的天真呢?


                                     2006年9月10日星期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宝物   事物   精神   野生动物   物质   死物   东西   都会   主观   心思   精力   因人而异   生物   时间   天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