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语言文字

这些天做摩托罗拉的手机刷机软件汉化工作(认识我的人要纳闷了吧,我那蹩脚英语搞汉化),要汉化就得破解,哎,自个儿水平有限,没办法就到各大论坛找相关文献。跑到一个解密技术论坛呆了会,知识也学了不少。技术问题是解决了,那就该解决下翻译的具体工作了。奔到某汉化论坛下载了一大堆打包的帖子,居然看到里面有讨论汉语与英语的文章。以前我也比较喜欢关注这事,去年七月那些门户网站不是开了专题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嘛。

  看到了这事,又想到现在我国各界对汉语与英语的态度,我心理就痛(又有人跑出来鄙视我了,“英语差,一边悠着去儿,别到处发牢骚。”)啊。不是我英语差,是因为汉语确实比英语更加的优越,可是为什么我国各界就鼠目寸光呢(看到这别骂我了,我气),过度重视英语轻视汉语。

  经济建设固然重要,可我们从小学开始,墙壁上贴着的、老师嘴里念叨着的不是XXXX全面发展吗?经济是战争,可是语言文字也是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经济大战、文化大战等已经在世界上打响多时呢。大家也都非常的重视,可是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语言文字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汉语文字,是古代3大文字之一,也是现在唯一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字。汉语文字经历了6、7千年的发展演变到现在的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的发音(普通话为准)与2维图形符号表示的文字(英语是1维)。汉语的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4个声调,通过排列组合计算可以算出可以发出2940个,普通话使用了其中的1200个左右。英语和汉语比就不同了,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能发出的声音不会超过400个,汉语与英语比是它的3倍多(只算使用了的)。

  声音种类多有什么好处我就不一一列举,我就说下它与思维速度的关系。我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只会发2种声音0和1,世界上有1024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他一种事物就不得不发10次声音来表示1024种事物中的一种,因为只有2的10次方才等于1024,而一个会汉语的人只需要一个发音就可以了。比如说“靠”这个字,会汉语的人发音需要15秒,而只会两个音的人就需要150秒了。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现实中没人只用2个发音(计算机是这样的但不是人)。现实中差距最大的就是汉语与日语了,日语只有200种发音(50音图和4个什么清浊音,具体的也就100多种音,我给它多算点)。看看小日本说一点话要叽里呱啦的一半天就知道了,好了,我不鄙视他们了。在网上还看到一个高人做了个实验,分别叫以汉语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背99乘法表,用汉语的花了30秒,而用英语的却花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现在有人会问了“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语,思维比他们快,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学者们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其实这些并不是证明汉语优于英语的主要内容,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根本的原因还是英语的发音种类不够。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而原因还是在于发音种类的数量。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最后,谈一下关于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的问题。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我曾经在网上向很多英语中高等教育的语言机构请教,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但是,他们的回答总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别的东西。后来,在一些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我发现,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我认为,这是任何推崇英语的人的软肋,只要他们能够躲过别人问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我的观点曾经在北大中文网上讨论过。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劣等民族和劣等文化。所以,在鼓舞中国人的信心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大家努力。其实,只要大家能够恢复信心,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早就应该领先于世界的。可是我们太爱钻牛角尖,总是当外国人设立一套标准的时候,我们拼命地追呀赶呀。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够设立标准,也让他们换换口味?我记起几年以前,西方国家有一个喜欢指手划脚的毛病,那时,我也有一个毛病--喜欢掣肘拖腿。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如果他们希望彻底调查此事,就应该设立另外一个调查小组,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

  我花了3个多小时来整理互联网上一些讨论和文章而写出了此文,并不是想与支持英语者叫板。与自己人叫板吧,没必要,外人看着笑话咋们窝里斗。而与外国人叫板吧,他们有到处乱叫咋们威胁了他。哎,睡觉我们现在开始强大了呢?

  我并不是因为英语差,来写这东西,也不是要抵制英语。英语还是要学的,毕竟我们比人家落后学习人家的语言能更好的学习他们的新技术,我只是希望我国的各界能越来越重视汉语。不求把汉语追得火热,只求别低于英语就是了。毕竟老祖宗留下传了几千年的东西,我不希望看到这么好的东西放着不用,而去追人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英语   汉语   发音   单词   种类   声音   汉字   莎士比亚   中国   记忆   丘吉尔   符号   思维   名字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