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的北京记忆

       二十六号在北京待的最后4个小时,这让我最难忘的在北京大学的最后四个小时的画面,一直浮现在脑海。很感激父母能给我这次去北京的机会,可以说吧,中学时,去北京上大学就是我的梦想,只是可惜这个梦想是我在中学的最后两个月才有的,结果自然很明朗,没能实现,所以这次北京之行算是让我看一看自己梦想的模样吧。

        北京的好自然是说不完的,所以就算是列举,恐怕我以的能力也难以完成。我在北京待的最多的地方还是那儿的各个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是我最先去的,那儿无处不是一片和谐气氛,外国老师和中国学生一边跑步一边英语对话,韩国学生和中国教授在凉亭下探讨学术问题,校内环境宁静而优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虽是工科学校,但校园建筑的设计古朴而富有内涵。

        参观的八所学校,我在北京大学待的时间最长,未名湖畔景色之美自不用说,古典式的各院系建筑便点缀在绿林径幽之中,尤其是黄昏、夜晚之景,更是彰显出其独特的静谧之美。二十五号的下午我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待了两个多小时,走过一楼严复石像来到二楼,其廊道内侧皆是各学院教授简介及他们所写的对其影响最深的五本书。语言、文学系的老师会写《庄子》《老子》《约翰·克里斯多夫》《人间喜剧》,而物理系的则是《时间简史》《相对论》,反正是各系各选并各爱其业。我去的那天刚好二楼右侧的季羡林工作室没有对外开放,所以错过了瞻仰这位北大副校长精神风采的机会,自是遗憾良多。在北大图书馆借阅图书后不用还回原处,我就失误了一回,看完书后直接放了回去,后来才发现北大为了方便其他同学阅览,是建议将书直接放在桌上或是放置于公共书架,便于他人查阅常用之书。出图书馆往东便是北大的“百年讲坛”,北大的讲坛自然也是各国内国外名人们的讲坛,讲坛内同时还有各种话剧演出,像《哈姆雷特》,《牡丹亭》都将在今明两天演出.最狠的是北大教学楼,明明正是暑假,可要想在那儿谋一个座位去自习,那也是非常困难,当置身这些全身心学习的人中时,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便袭上来.同时在北大我也认识了一位法律系的师姐,说是师姐,其实我和她同为09级学生,只是她的年纪大我.她是一位牛人,先在航空部队当兵,那个时候才开始学习知识,后来在教育部学习,直到09年参加全国统考并考入北大,她告诉我她的经历确实太不可思议了,说了也不会有几个人相信,总之我确是很佩服她.第二天在参观完清华大学之后,由于是在北京的最后几个小时了,我还是希望能在有意义的地方度过,所以又来到了北京大学,在她的教室里度过我最后的时光,说真的内心的激动让我完全没有心思去自习,环视周围,我前面的仁兄在学经济学,旁边两位一位是学英语一位是学法语,然后周围就是看各种书,学各种科目的同学.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到了七点半,我知道自己该走了,虽然只有两天在北大的日子,我真的不愿离开.骑上自行车,最后在夜色中看一遍理想的模样,垂柳的倒影,泛起在月光中的湖水,风起的声音,衬托夜的宁静,幽幽小径,昏昏路灯,远处灯光下那些向理想前行的人,再见了,曾经梦的地方.回望安详天空,未来的路尽在脚下,再会了.

  突然写下这些只是我觉得最近的我不够认真,所以这些回忆才会重新浮现,算是对自己这十天来的反思吧.我不想失去这样的思想寄托,只希望这样的渴望能一直激励自己前行,内心不断告诉自己:我想回去,好想,真的好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北京   北大   北京大学   讲坛   自然   地方   师姐   模样   廊道   宁静   内心   约翰   演出   教授   图书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