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

早晨出门,太阳明晃晃的耀眼,汗就刷的冒出来,酷暑是难当啊!­

坐在办公桌前随手翻翻日历,才知今日初伏第一天,难怪呢,天这么热!­

入伏不像二十四节气那么基本固定好记,小时候总听爷爷说起,我们则是糊里糊涂的过日子,管他伏不伏,当然“热在三伏”的谚语还是知道的。­

查查资料,知道三伏如何而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庚日出现的早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庚日共有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等6个,其中任何1个都叫“庚日”)是“初伏”。2009年7月14日是乙丑年庚午月庚申日,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天入伏。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初伏   中伏   夏至   伏天   干支   天干   立秋   长短   年份   年庚   小暑   大暑   日子   地支   日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