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奥的《新桥恋人》

不知从何时起,地下隧道的开场白开始时兴,即时没有隧道,也有公路,不知道导演们为啥偏偏喜欢这个,大概是有延绵感,未知感能够吸引人吧。《新桥恋人》便是如此开场的,用一个汽车里的主观镜头,交代了开场,从隧道开始,伴着迷人的小提琴曲,还是这个镜头,连续交代了差点被撞上的男女主人公,很简洁优美的开场。这恐怕也是雷奥的特点吧,比如,给男主人公打石膏的镜头,只用刮石膏这个动作来体现,时间大概一秒左右,然后切出到拄着拐杖谈话的镜头。

诚如老乞丐所说,流浪汉怎么会有爱情,但这就是浪漫到极至的爱情,纯的只剩下爱情,当你把全身的欲望集于爱情之时,那会是难以想象的浓烈,不是吗?我们每天都在受物欲的熏染,而流浪汉是不会有的,他们的爱是朴实而近于原始的,夹杂着强烈的性欲,而性欲则被雷奥淡化为爱情的附属品,这使得影片变得更加唯美和浪漫。

从影片的拍摄方面来看,我觉得导演似乎极度憎恨长镜头,不得不用长镜头时,还要用对位的音响来修饰,而对固定机位更是忌讳的很,怪不得他对吕克.贝松不屑于顾。影片中似乎从来不用远景,全景都很少,特写和中景居多,这无疑加大了拍摄的难度。米雪杀人后的那段快板,简直是绝了,从地铁上跑出来,看到房屋,快速的移动镜头,起先是没有声音的,但无声只持续了不到一秒,随后同步的声音出来,表达了米雪的迷离,随后加入了阅兵的庆典,镜头保持快速的移动,且抖动着,加入对位的大提琴独奏,加入男主人公喝酒的平行剪辑,镜头是推向他的且抖动着,这使我想起《重庆森林》的抖动,王家卫恐怕要稍逊一筹的。庆典之夜的拍摄很棒,先是两个缩小的人的狂笑,被礼炮声惊醒,打枪,进入高潮,配乐由大提琴变为摇滚再变为圆舞曲,而主人公在乐声中起舞,从漫步而跳跃最后以很烂的舞姿舞着,那是流浪者的浪漫。

影片的配乐,采用提琴伴奏,喜欢地铁追逐的那场,大提琴的独奏,由慢而快,有如抽丝而后近于小泉流水,然后嘎然而止。其他时候的配乐也多用大提琴,深沉而婉转,没有小提琴的高昂,反而富于诗情和浪漫。

流浪汉的勇敢和智慧,表现在对社会援助的不屑,市场里偷鱼,他的工作吐火,但最惊人的是他写给米雪的情诗,宁愿相信这浪漫的故事。流浪汉的无奈,表现在老乞丐的慷慨陈词中,早丧的妻子困扰着这个本来有一份好工作的老人。所以老流浪汉不愿意米雪也像他妻子般在流浪中化为乌有,所以有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最后老流浪汉也不免因情而死。

关于性,我认为,影片中的描写很优雅,在米雪与流浪汉的第一次拥抱时,采用了车灯的强光照射,当然性也嘎然而止,真正的性在海滩上,晚霞般的色调,散发着无限的魅力。结尾也有提及,目标依然是沙滩。

《新桥恋人》表现的爱,是残酷的,激烈的,自私的,原始的,这样的表现在片中也不少出现,比如米雪从博物馆出来和流浪汉莫名的打斗,比如米雪指向前男友的手枪,比如老流浪汉的死。爱情,在影片中几乎沦为武器或是战斗力,它促使人去杀人,而这战斗的另一面,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梦想,却是神圣的。这明显带有西方特色的人生哲理,虽然不能令我信服,却足以令我佩服。

在米雪离开Alex时说并不爱他,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Alex只不过是米雪流浪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她还生活于她杀的那个男人的世界里,真正的爱情产生于等待和思念,于是经过三年的等待,我们又能听到两个人的狂笑了。影片的结尾,有人说,那是雷奥向商业的投降,我倒觉得那没什么不好,难道爱情非要凄才美吗?我们要体会的是其中的意味,只要那意味同影片一致,流浪依然如初,爱情依然是难以琢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米雪   流浪汉   爱情   镜头   大提琴   影片   浪漫   隧道   长镜头   独奏   石膏   性欲   主人公   交代   庆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