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的女性

                                                                 ——谈夏洛蒂和张爱玲的写作风格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女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经久不衰,长期以来多为人们所探讨的对象。同是谈女人,论女人,然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人们对女性这一话题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
  说起女性,让我想起世界上最自强自尊的女性形象莫过于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她那种敢于反抗,追求平等,自强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上。马克思曾也给予夏洛蒂高度的评价,他把她同狄更斯,萨克雷列在一起,称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
  夏洛蒂笔下女主人公的形象都是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的,其中以代表作《简爱》最为突出。
  在《简爱》这部书中,夏洛蒂塑造了一个朴实、自尊,追求自由平等而又勇于反抗的女主人公——简爱。简爱这一鲜明的形象也亦非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困苦生活和经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简爱从小就敢于反抗,因而在学校时常被误认为最不乖,行为最怪异的小孩。人们的冷漠,虚伪并没把她的意志消磨反而增强了她的反抗性。她的一生都在反抗,从盖次里德府到罗沃德,从罗沃德到桑非尔德再到荒原庄,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的幸福而斗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面对爱情前所说的一句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在但是那个等级观念严重,男权至上的英国社会,简爱面对拥有财富和高等社会地位的罗切斯特,勇敢地说出了广大女性的心声,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同时也显现她坚强的人格特征,不灭的信念。
  简爱这一形象,是女作家夏洛蒂自己,也是现代女性的代言人。有人曾说简爱就是夏洛蒂,而夏洛蒂就是简爱。
  夏洛蒂创作这本书也正是心中的宣泄,为女性站出来说话。因而,在书中她着重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谈到夏洛蒂女西面后作品的形象,不禁使我想到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中,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作品。她所描绘的女性完全不同于夏洛蒂。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苍凉”而又现实的人生。她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男性的压迫和女性的奴性给予了冷静的关照。夏洛蒂则不然,她更赋予女性的主观性,她更侧重于从自我的角度去描写。
  张爱玲的小说更多的表现是衰颓**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青灰色的,而小说也是苍白的,给人于凄凉之感。她的小说主题多半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上海为主题,以表现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的解放为主题思想”。
  张爱玲塑造的女性形象是众多的:有传统式的旧式女性形象如《金锁记》中的长安;现代交际花式的女性形象《十八春》顾曼璐;贪图实利的谋生式的女性形象《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心理变态式的女性形象《金锁记》中的营七巧。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张爱玲的笔下的最终的结局是悲惨的,一无所有的。
  她运用自己独有的青灰色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个受压迫的女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女人是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附,而男女关系的维系依靠又是爱情和婚姻。因而张爱玲笔下的婚姻也是与众不同的,她所描写的婚姻大多是做不了主的,被动的,正是这种婚姻注定了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她以悲剧的色彩渲染女性的命运,从而引起社会对女性的关注。
  张爱玲和夏洛蒂同样多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倡导女性的解放。然而两者对女性这一形象的描写却是那么的天壤之别。
  一个以冷眼旁观的角度叙述了一个个在压迫中挣扎,却无力反抗的形象。她们的苍白人生,悲惨命运一一显露在读者的眼前,让我们为之落泪,为之悲伧。而夏洛蒂却描述了一个个自强不息,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勇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她们出生卑微,但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她们并不美,但十分自尊,读之让我们振奋,为她们鼓掌。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是柔软的,虽也有反抗,摆脱命运的意识,但终归是敌不了封建的压迫。张爱玲这种以描绘旧上海时期女子在生活边缘挣扎的情景的风格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所受的思想有关。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一方面新思想,新文化地不断涌入让我们看到希望,而另一方面封建思想又未被彻底地打败。在双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张爱玲形成了她那种独有的风格。
  在那个以革命、政治的角度写女性的**,也许以旁观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女子的悲惨命运,更能引起人们对女子地位的重新审视,更能唤起女子的觉醒。因而张爱玲笔下的女子一个个是惨淡的,是秋天凋零的一片片枯叶。
  然夏洛蒂则不同,她作品中的鲜明的主观性和强烈的反抗意识是为读者和评论界所注目的。特别是代表作《简爱》的出版,更是轰动社会的。此书出版时正好是英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高涨时期。在当时的英国,虽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妇女远远没有获得平等的权利。社会上仍实行着好女人的认同方式,好女子的传统思想、观念仍束缚着人们。一方面是改革的不彻底,一方面是妇女地位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夏洛蒂毅然地执笔进行了一场无言的斗争。基于自身的经力,以及当时的革命思想亢奋时期,她的作品充满了反抗的精神,她要唤醒女子,投入到反抗的行列中去。与此夏洛蒂的写作风格形成了,在她的作品《教师》、《谢利》、《维莱特》等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如此地鲜明,自我意识又是如此地强烈。
  夏洛蒂的这种风格同她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从小到大,她都不屈服于任何事,她始终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斗争。她的强硬,坚强的态度也反映到了作品中。张爱玲却不然,她看透了旧上海,看透了现实社会。因而她更愿选一种旁观的角度。
  除此之外,软弱、贤淑是中国女子形象的代表,特别是在两千年的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女子更是无立足之地,鉴于此文化的影响,张爱玲以其女性特有的笔触道尽了女子的辛酸 ,反映**的现状。
  中国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中国女性柔美的一面,因果的风土人情形成了女性刚强独立的一面。
  同写女性的命运,却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绝美,以不同的角度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女性   简爱   形象   夏洛蒂   女子   笔下   作品   思想   角度   意识   命运   社会   平等   中国   风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