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卢梭《忏悔录》所思

    看卢梭的《忏悔录》应该是八十年代末期的事情了,今天整理书柜时又看见了这本书。

    这部六十万字的大块头,读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一方面渴求通过此书去全面的了解卢梭,另一方面也希望去探求《忏悔录》对于连的影响,于连的身上是否有卢梭的影子。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所作,在《爱弥儿》出版以后,他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从此遭到接连不断的迫害,开始了逃亡生活。从法国到瑞士、到普鲁士、到圣彼得堡......又出现了一本《公民们的感情》的小册子,对卢梭的个人生活和人品进行攻击,其实这是伏尔泰写的,这使的卢梭感到有必要为自己辩护,当流亡到普鲁士莫蒂埃的时候,他开始了《忏悔录》的写作。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的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卢梭开篇的宣言,是在说明他追求绝对的真实,把自己的缺点和过错完全暴露出来,他的确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忏悔录》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

    读后发现,在他身上,既有崇高优美,也有卑劣丑恶;既有坚强和力量,也有软弱和怯懦;既有真诚朴实,也有弄虚作假;总之,一个活生生的复杂的人展现在世人面前,有卢梭的话说,就是:

    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资料。

    读了《忏悔录》,看到,十八世纪的法国贵族社会,或者说欧洲的贵族社会,充满了淫靡之风。混乱的社会中,卢梭则表现的与众不同,尽管他与几位女性产生过感情,有的还发生过关系。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他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不能丧失的那一切。

    卢梭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有时表现的甚至天真无邪。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充满了迷人的、温馨的气息,以至这成为了他最美好的回忆。他与华伦 夫人的爱,虽然有违反伦理的性质,但不得不叫人感到,它是出境的,卢梭长久的用心关怀着华伦夫人,充满诚挚、尊重和体贴。

    不知道,于连骑在棚顶的横梁上,看《忏悔录》时心中想到了什么,受到怎样的鼓舞。对比一下,可以发现,于连其实和卢梭是走了几乎一样的人生路线的。从平民家庭走出,依靠自己的学识,走进贵族家庭,结交教会、贵族的朋友,得到认可,再到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人。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套路,当时的教会的力量太强大了,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无疑,于连真的成功了。不同的是,二人在性格方面相差太远,于连有勇气但心胸狭窄,视一次次的挑战为自己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尊严而战,而卢梭则是豁达开朗的,注重友情,能够包容。不同的性格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在爱情方面,卢梭赢得了众多上流社会妇人的尊敬,并且交流颇深,这对于连有什么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时的社会,与贵族妇人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有无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博得妇人的好感,就很容易成为座上客了。另外,表达感情的强烈和对感情的勇敢承认,如果没有卢梭的这个先例,《红与黑》重与连这个形象应该是不肯做到的。

    就拿精通拉丁文来说,二位都依此而使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与连在拉莫尔侯爵家的情景和卢梭在古丰伯爵家的情景,一个是对拉莫尔小姐的轻视非常生气,一个是想博得布莱耶小姐的青睐,何其的相似。可以说,司汤达是没少向卢梭学习的。

    又使我想到,《忏悔录》是1770年完成,《红与黑》写于1829年,司汤达在小说中安排于连读《忏悔录》,这就已经说明司汤达对此书是了如指掌的,并且希望刻画的人物角色也受到此书的影响。特意的安排,是否有向卢梭致敬的意思呢?这个不好回答。

    卢梭是心地善良的,没有狡猾的计谋,希望与人平等的交流,但他却多次遭遇朋友的背叛。格里姆,狄德罗,还有前面那个小册子的作者,这些卢梭以为是他最忠实的朋友,也许是由于嫉妒吧,已经听够了别人对卢梭的赞颂。格里姆是恶毒的,狄德罗反对他主要是因为卢梭是个基督教徒。耶稣会教士和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晚年的卢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卢梭那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真的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在读完《红与黑》的时候,我曾想,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化,知识都是最重要的财富,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才是最有竞争力的。那卢梭来讲,他应该是大器晚成之人。1750年,他的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引起全法兰西的瞩目,此时他38岁,这可以看做是卢梭真正成名的开始。《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年)和《民约论》(1762年)奠定了他在整个欧洲思想史上帝崇高地位。《忏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全部历程,里面并没有很深的玄机,个人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说,无论是谁,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有机会成就一番作为,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

    合上《忏悔录》, 慢慢回味卢梭坦诚的告白,敬仰、钦佩、赞赏,不由心生。“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作品的结束和开始时一样,“我说的都是真话,如果有人知道有些事情和我刚才所叙述的相反,哪怕有些事情经过一千次的证明,他所知道的也只是谎言和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卢梭   忏悔录   莫尔   普鲁士   贵族   格里   感情   卑鄙龌龊   狄德罗   此书   事情   妇人   小姐   社会   忠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