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死感悟散文_描写生死感悟散文

  生死别离,雨打芭蕉,红也瘦,绿未销。或许此时对生死的感悟是最深刻的吧。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生死感悟的散文

生死感悟散文:穿越生死

  花开花落,潮来潮往,生生不息,不绝如缕。正像“缘起法”所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以,既然有了今生,那今生必有死期。

  生之快乐,生之幸福,生之美妙无穷,常常让人流连忘返;而死的悲凉,死的沉寂,死的无可奈何,常常又让人畏之如虎。所以,人们对于死亡,往往茫然四顾,甚至避而不谈,就连孔子,也以“未知生,焉知死”而一言以蔽之。

  肉体凡胎,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本来现象。乐观的人,将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结果,把它看得很平淡,很轻松,就像面对白云,面对清风;悲观的人却把它看得很严肃,很沉重,生得痛苦而艰难,死得恐惧而胆怯。因而,面对生死,有的人“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展现的是侠肝义胆,有的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展现的却是苟且偷安;有的人“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传递的是豪气干云,有的人“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传递的却是萎靡不振。

  生死犹如锁链,环环相扣,相继不断,躯体的变易就是生死易位,就像阴阳交替。佛教把时间抽象为一根细线,头尾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圆,生死可能就是同一个点,而这一点的区别在于这个点会以什么状态运行。所以,如何生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则完全取决于自己。如果行尸走肉,哪怕寿比南山,也如朽木与粪土;如果泽被他人,哪怕命如耗光一现,也如高山与大海。我们需要追求的,不是生命的长与短,而是生命的厚与薄;我们注重的,不是自己能够消耗多少,而是自己能够酿造多少。

  “无私才能无畏”,穿越生死,彻底断绝一些不该自己拥有的杂念,乐呵呵地摒弃它,远离它,就能够忘我,就能够洒脱,就能够达到觉悟的境地。

生死感悟散文:人之生死

  前日,好友之父仙逝。停灵郊外景云山殡仪馆,众好友赶去祭奠。其间,有经常相见者,有多年不见者,而多年不见者中又有数次均在殡仪馆才得以相见者。

  相聚中,常见与不常见者均齐聚相谈,说前道后论古谈今欢畅异常。期间有人言:“丧家悲怆,我等欢颜,会不会被认为是对丧家的不尊”。然:“非也,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丧者八十有七,实属高寿也。高寿之丧为喜,俗称‘白喜’,既为喜为何不可欢颜”。

  观人之一生,生为相对,死为必然,从古至今未有不死者,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渔夫樵老,贩夫走卒概不能免。而人之死,有刚生即死,有童颜年少而死,有壮年未老而死,种种不一。

  所以,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对生命不可不珍惜之,对死亡也不可过于恐惧,“生”与“死”实为一体。世人常说的“生死相依”非两个人好似一人,生死都要在一起之意。而是说生死同体,一事之两面也。人在出生及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走向死亡,死是蕴含在生命之内的,生的瞬间就含蕴着死的因素,两者互渗混然而一体。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无法体验的对象,当人还活着时,死非常遥远;当死来临时,人们已经毫无感觉和思虑了。人们对死的害怕、焦虑、恐惧,等等,无不都是一种活着时才有的感受,而死亡一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的反映等等都不存在了,人们又怎能害怕呢?既然不能够去害怕,我们活着时就没有必要去恐惧死亡。

  《庄子》书中言:天地为“父母”生我养我,那就好好地活;天地“父母”招我们复返,我们也就要安心死亡的降临。所以,当生命存在时,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努力地从事各种活动,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尽可能地品尝人生的种种滋味,让生命中每一时段都充满内容,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迹,都能凸显“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对将逝者而言,当死亡来临之际,就会毫无恐惧,心安理得,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并为即将永久地安息而欣喜。对亲属而言,亲人虽已亡故,但那是融于流水,混于天籁,游于天宇之间的一种超自然的领悟。对好友而言,有一些人,他们在你生命中走过,眉眼带笑,不短暂,也不漫长,却足以让你体会幸福,回忆一生。

  这样,而唯这样,才能达到生死两相安的境界。才能使亲者欣慰、友者开颜。

  生死感悟散文

        生死感悟散文:生死

  这个世界有没有公平?当你以为自己生活够好的时候,比你好的更多。当你以为自己很不幸的时候,还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人从生开始,存活在世界上,一天一天,不停的呼吸,拼命的活着。

  生死并非你可以选择的,来到这个世上,必须活着。活到生命是时候终结的时候自然会让你死,一切都在冥冥中注定了。

  是否疲倦,是否煎熬,是否无力承受?想要解脱,想要痛快,想要死去。

  人死不能复生,死了就一了百了,再也没有享受生活,存活在世上的机会。

  有那么一些人拼命的求活,有那么一些人轻生的求死。

  平平淡淡,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一种幸福,是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还是不懂得生活?

  人的天性充满欲望的挣扎,在满足中常乐,在索取中贪婪。

  生死,有生就有死,只是时间的间隔。有的时候活着不如死了,有的时候不应该死的人就那么没了。稀疏平常,万事皆有悲喜,看多了,懂得了,心态平淡了便好。

  何故求论生死?生如死,死亦如生。

  没有绝对的定格,在于人的意志,区分开了便好,分不清的时候只好一直沉浸,沦陷于完全不知道的生活里。因为对一切都看不到,又怎么会懂得,怎么清醒。

  生死,生生死死,有生有死。

  想死的时候,只是想想就好,如果真的死了,就没有了活的机会。

  当自己都不给自己机会活着,那么就真的该死了。

  求生不能,求死又不能,那么还是活着吧。活着可以死,死了就活不过来了。

生死感悟散文:爱在生死间

  昨晚,在网上看了香港电影《很想和你在一起》。影片诗意唯美,感动着我。

  片中主人公欧阳冠楠与施徒捷,在一场辩论比赛中认识,两人同一天生日,都热爱摄影,他们常到学校的后山拍美景。他们在不断的接触中相知相爱,有温馨,有争吵。中六的学期末,捷花了大半积蓄买了一部宝丽莱相机送给楠,但阴差阳错下,楠又误会捷戏弄她,更在他脸上留下了一记耳光。后来当她知道是一场误会时,已经太迟。

  四年后,楠在一直爱着他的俊文开设的影楼工作。她在周年校庆中,竟重遇捷,他们火速开始谈恋爱,以弥补失去的时光。但好景不长,楠发现,捷很快又要离开自己。

  其实,捷已于大半年前,在一场雪崩中离开人世。当俊文把从报纸上看到的这一消息告诉楠的时候,楠认为俊文是在骗她。她怎么也不相信捷已经死了。

  四年后楠见到的原来是捷的魂魄。楠半信半疑,满大街的转悠着,寻找着捷,希望能重遇他。在一天天的寻找中,楠果然在街头遇到了捷,她一下子扑进捷的怀里,悲喜交加。捷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看见我。”

  哪怕是片刻的拥有,楠也视为珍宝。因为,捷死去了,但他一直还在楠的心里。

  楠的爸爸为女儿深陷爱的漩涡,不能自拔而整日愁眉苦脸。爸爸对女儿说:“这闹剧该结束了,你该醒醒了。”

  楠忧郁的说:“爸,我很清醒,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阿捷已不再你身边了,那是幻觉。”“那不是幻觉,我真的见到他了。”“死了就是死了,这是事实。”

  可是楠依然不能从失去捷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她幻想着捷每天和他在一起,捷甚至来到了她家,和她爸爸共处一桌。

  楠生日的时候,捷的妹妹突然出现,带来了妈妈的一封信,还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妈妈在信中说,在捷去世半年后,她在收拾捷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他当天登山穿的棉袄里有一张很美的照片,妈妈说他拍的时候,心中一定想着楠。在捷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一个心脏衰竭的小男孩需要换心手术,捷的妈妈就把儿子的心脏献给了小男孩。

  楠看完信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她走到小男孩的面前,用手轻轻的抚摸着他的胸口,泣不成声的说:“我好想你啊!”然后双手紧紧的抱着小男孩,泪止不住的流着。过了一会,楠深情的对着那个小男孩的心口,悲戚地说:“生日快乐!”

  这时,歌声想起:“实在我多渴望长留这里,驻守在你家居,两餐一宿也与你,双双对,但若这种爱让你喝苦水,更贬值成负累,我宁愿抽身匆匆隐退。请不要痛悲,我早晚暗中庇护你。你要撑下去,寻回应得的生趣。”

  在男生凄婉的歌声中,楠和捷曾经相守的一幕幕,又在她的脑海里上演:山后青青的草地上,她依在她的肩头,幸福的看风景;她挽着她的胳膊,快乐的走在大街上……”

  爱的画面一幕幕定格,成为泪眼中,最绚烂的风景。人已去,爱还在,无语泪茫茫。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不停的流着,流着……

  歌声中,楠的耳边又响起了捷的祝福声:“生日快乐!”她望向窗外,幻觉中,捷又出现在她家窗口,她转过头望向窗外,满是泪水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意。

  最后,俊文为楠拍了全家照,爸爸、楠和捷,只是捷的位置空缺着。

  电影已结束,人已散场,但这个人鬼相恋的爱情故事,却在我的心里反复纠缠,剪不断,理还乱。

  原来,爱可以跨越生死。

  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守,是守着一份情感,是守着一份执著。当爱情芬芳之后,多想长留于世。可是,我们往往找不到结果。

  那就让爱留守于心间吧。就像《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露丝,在晚年回忆时所说:虽然杰克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忆起的,是那段芬芳的青春岁月,是那段不可复制的爱的印记。

  爱过,痛过,拥有过,失去过。这——已经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美文   散文   哲理   生死   丧家   高寿   恐惧   害怕   爸爸   妈妈   生命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