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是什么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那么你知道对联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解答!

  1.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

  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2.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

  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

  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

  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对联   对联大全   叠字   汉族   词类   主谓   词性   下联   字数   规则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