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情深师母谊更浓的散文

  在这金秋丰收的季节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再次想起了上甘肃定西中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曹雪清老师和张扶秀师母。

  他那温和的笑容、睿智的目光、平易近人的态度、至今在脑海中闪现。老师,中等身材,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身影,身正为范、诲人不倦。师母心底善良,爱生如子。时隔多年,温馨的记忆深深地镌刻在一个游子心中。

  我的班主任曹老师和师母,都是八十年代,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那个人才缺乏的年代,他们都放弃了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选择了一心扎根在定西自己的家乡,这片贫瘠的黄土地,用渊博的知识,辛勤的耕耘,无悔无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慢慢地来改变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存的人们的命运。

  我的班主任曹雪清老师,选择了三尺讲台,教人育人。用粉笔耕耘着年华,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化作一把心灵的钥匙,为莘莘学子,开启了一扇扇智慧的大门,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颗知识的种子,今天,已经浇灌出了遍地桃李芬芳。

  我的师母选择了工商局,“天地之间一杆秤,这杆秤永远装的是老百姓。”是我师母中作中的最真实写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甘肃定西商贸市场,是一片混乱,“坑、蒙、拐、骗,缺斤短两,以假乱真、欺市霸市”的复杂的市场经济下,我的师母一身正义,秉正执法,默默扎根在商贸市场的最前沿,打假、整顿、调解每个商贸市场,给定西广大消费者,交上了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她对自己老公教的每个家庭贫困的学生,经常嘘寒问暖,无私地进行了帮助,给予了慈母般的关爱。

  今天,每当提起我的老师,永远对我定西中学上学期间的班主任曹老师,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想起了心底善良,宽厚仁慈的师母,从肺腑永远荡漾着感激之情。

  有人说,老师是人桥,为每个学生连起了一道道被割断的山峦,让他们走向收获的巅峰。有人说,老师是根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着学生,采集到了山顶的灵芝和人参。而我认为,老师,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我艰辛的求学路;师母,无私的给予了我慈母般的关怀,在上学那个最困难的年代,让我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步,勇敢的向上攀登。

  在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地处于大西北古老而文明的黄土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遍那些偏僻、贫困、落后的山区,世世代代以农为本的农民,还挣扎在国家刚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亩三分地上。艰辛的劳作,为只能解决一家人一日三餐的温饱,没有经济富余,家家依然勒紧裤带过日子。

  在那个贫困年代,每个农民家庭,为了供一个中学生读书,全家人要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东借西凑,想尽一切办法,凑够一个学生的学习费用,几乎压垮了每个中学生家长的脊梁。

  记得我一九九三年上定西中学的时候,家里一共给我凑了50元,还是我的父亲从家里比较宽裕的亲戚家借来的。要到50多公里的县城上学,那个时候社会治安秩序也不太好,小偷小摸特别多,再加上路途遥远,我又是第一次走出山里,母亲怕我把上学的钱弄丢,就把钱装在一件洗的发黄,布满补丁的衬衣袋里,然后一针一线的把衣服的袋口,缝补的严严实实。

  当我骑着一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在自行车的行李架上,捆绑着一条我母亲用捡来的鸡毛做的褥子和旧棉花做的被子,背上够吃一周的干馍馍,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骑自行车的路程,踏进了甘肃省定西中学的校门。逢人就打听报名的地方,终于找见并且来到我的班主任曹雪清老师的办公室。

  曹老师给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登记给我报名,记得那一年的书本费、学费一共加起来共45元左右,在掏出缝在衬衣兜里钱的.时候,我先得解开外面上衣的纽扣,然后还得把母亲缝的严严实实的线,慢慢的拆去,才能把钱取出来,当老师看到一个穿着破烂、寒颤,急着满脸通红的乡下学生,窘迫的样子,他不但没有责怪我,而且脸带微笑,亲切地对我说道:“不要紧张,慢慢来,我们都是下乡人,那个钱来的真不容易……”,也同时向我询问了家庭方面的状况,我也简单的做了回答。

  当我把一撘面值5元,被汗水早浸透了的钱,递给他的时候,他双手接过了钱,并小心翼翼、慢慢地展开、铺平,一张一张的放在桌面上让晾干,他又从自己的上衣兜里,重新拿出了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递给了我,并且说道:“我们收的费用一共是45块钱,你的钱一共是50元,你先把这10元钱拿上,5元钱是我给你找的,另外5元钱我给你的,你先拿去花去,5元钱不够一周学校食堂的饭菜钱,乡下学生真不容易!困难时暂时的,将来一定会慢慢的好起来,以后有困难给我说一声。我用颤抖的双手,接到那十元钱,感觉到了沉甸甸的重量。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便认识了我的恩师,班主任曹老师,也是在定西一中学习的生活中,我认识了心底善良,爱生如子的师母,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今天回想起那个艰辛、贫困的学生时代,往事仿佛如昨天发生一样,历历在目。那个年代,来自乡下到县城上学的大部分乡下学生,都吃不起6角钱一份素菜和2角钱的一个馒头的学校食堂饭菜,一日三餐几乎都是用开水泡干馍馍充饥,学校集体宿舍,不让学生用煤油炉子自己做饭。乡下大部分学生,开始联合几个同学,实行AA制,在外面合租一间民房,住宿和做饭,消除每天开水泡干馍馍带来的厌食感,做的饭也是白开水里煮面片放几片土豆。就连大白菜都买不起;相对来说,简单的一碗素面片的味道,要比开水泡干馍好吃的多。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减轻家庭的负担,我的班主任老师,每学期给我在班里评上了20元的助学金。

  曹老师家,住的是一个独院,院子里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下了韭菜、菠菜、白菜、萝卜等各种蔬菜,每当蔬菜刚下来的季节,他一直给我送他自家菜园里长的蔬菜,大大的提高了我的生活水平。遇到阴雨天或者大雪封山,我还不去家,无法带不回来下周的干粮,我的老师,会把我带到他家让师母给我们做牛肉面吃,在定西中学上学的期间,我在我的班主任曹老师家,吃饭的次数是最多的学生,师母做的那个饭菜的味道,是最香、最好吃的,至今留有余香。

  几寸光阴几度秋,丰盈桃李杏坛收。经年恩师、师母的情谊,在记忆深处重现,眼窝里含着泪,再次打湿了我的脸颊,我是一名乡下的贫困学生,可是在老师和师母的眼光里,让我读到了父母般的关心和照。是他们在我春天的季节里,用惠风鼓满了我艰辛拼搏的希翼;在夏日的季节里,用细雨润泽了我心灵的贫瘠;在秋天里,让我有丰厚的收获;在严寒的冬天里,他们用人间最厚重情谊,温暖了我的生命!

  恩师、师母用他们那种无私的情怀,铭记成我一个乡下贫困学生,今天一生的牵挂!

  今天,当我每次探亲休假回国,我一定都要专程去看望我上定西中学时候,我的班主任曹老师和师母,感觉到他们明显的变老了,背驼了,唯一没变的是他们的目光,依旧是那样有神、清澈、慈祥!我和班主任曹老师、师母坐在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谈工作、谈生活,无所不谈,他们依旧牵挂着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

  老师,是您淳淳的教导,为我点燃了艰辛的求学路灯,指引着我看到了世界的美丽;师母,是您用那慈母般的关爱,让我感激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觉到世界上最温暖的真情。是您们用无私的胸怀,真诚的拨动了我一个乡下学生的心弦,铭记了了一段求学路上的辛酸,成功的路上离不开您们无私的帮助和恩情!

  我永远感谢您我的老师、师母,您们的深恩厚德,我终生难忘!并让我的儿孙,永远铭记住我的曾今的班主任曹老师和心底善良的师母。祝您们永远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美文   散文   师母   恩师   定西   馍馍   乡下   无私   班主任   老师   中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