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时光之花落经石峪散文

  这是一脉伟岸的山峦,它经历了漫长的时光,从远古洪荒矗立到今天。从第一位登封祭天的帝王开始,无数的达官显宦、文人过客为这座名山留下了众多神秘而美丽的书法石刻。在这座大山的怀抱中,有一方宽阔的大石坪,石坪上刻下了一方佛经。已经没有人能确切的考证出当时刻经的因由,我想既是佛经,导人心性向善的作用总还是有的。也勿庸置疑,是先有了这大石坪上的佛经,才有了它后来的名字----泰山经石峪。

  细细地品读那些散落在山谷里的碑文石刻,我们也能感觉到古人眼中经石峪里的光景:溪桥亭台,古朴沧桑;水石跌宕,泠然作响;青山耸峙、花木葳蕤。与登山的盘路上比这里显得十分幽静。那圣洁的佛经及历代的石刻周围,四周的天空下氤氲着佛门的清静。难怪汪曾祺先生在泰山旅居时说过这样的话“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他说得便是石刻佛经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冬雪过后,经石峪里除了偶有打取山泉的人,牧羊的人,看山的人,白雪的世界一片静寂。春风吹来,山谷里依然弥漫着料峭的春寒,但是我们仍然从泛绿的柳丝上觅到了春天的气息。石坪旁的柳树林里,软绿的枝条随风飘动,泛起水莹莹的光泽,从和煦的春风里望过去,犹如春姑娘披了一层淡淡的绿纱,那情景是颇朦胧的。

  春天到了,经石峪里就是山花烂漫的光景了,花儿们听从自然的召唤,从不辜负明媚的春光。山坡上,河谷中,岩石的罅隙里全都开出了娇艳的花朵。黄色的连翘与迎春花,天蓝色的鸢尾花与雏菊,白色的苦菜花和满天星,紫红色的杜仲开放得春光大泄,美丽的蝶儿爬上蓝色的鸢尾花在风里轻轻地摇摆。无数的山花在流水的`山间开放得色彩斑斓,炫丽入眼。春暖花开的日子中,经石峪成了人们闲暇散步消遣的好地方,寓美景之中悦动身心,好不自在。

  走上登山的盘石路,过一处叫三官庙的地方,右拐下越漱玉桥便是通往经石峪的石阶路。水小的时候,桥下的流水掩隐在蒿草、乱石绿藤之中,只闻幽幽水声,难觅流水之踪。白日里如若临栏凭风,闲倚石桥,听清风过涧,空谷幽鸣,令人精神爽朗;夜晚仰观山高月小,清辉盈地,颇添幽趣。

  登上山坡,路边的石台上有一座石亭,横梁上刻有名字——“高山流水之亭”,相传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知音相遇的地方。但石亭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遗迹,原在石经西侧《高山流水亭石壁记》前,后因修坝保护石经而移此处。四条方型石柱间连接着石板插挡可遮阳避雨,下有踢脚石,可防雨水内溅。檐脊上雕有神兽,亭檐翘探,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端庄大气,古朴厚重。亭内有石桌石凳,石凳现仅剩两圆一方。雨天闲坐,石亭为读雨佳处,亭柱上刻有对联:“天门倒泻一濂雨,梵石灵呵千载文”。大雨如帘似天门倒泻,水漫石坪,哗哗流动,那清幽的水声仿佛是在颂读着那千年的佛经。如今,在石亭内闲坐读雨,景色一如亭联所述。

  步出石亭,过神聆桥,便是那一方刻在石坪上的大字佛经了。 荫翳在天,手扶石栏,静静地伫立在石坪前,凝眸观望,那些刻在石坪上的《金刚经》字大如斗,让人感觉着雍容大度、宽厚仁和、端庄淡然之中又不失硬郎的风骨,它属于隶书体,但是却没有隶书的锋芒。凝视着眼前那些字体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书者宽厚的内心是那么的淡然平静。这时你也许会读懂,佛教讲究的是心性从容与安宁。如今,石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好多的刻字已经模糊不全,还有人为盗凿的遗迹,甚为可惜。身后的石桥上还有许多题刻,而其中“泠然清韵”四字,颇有意境。目光过处,便可想见水过石桥,泠然作响,让人心生凉意,韵味隽永。桥旁有明万历年间户部尚书李三才所作的诗碑,稍有残缺,但题诗尚存:“暴经石傍水泠泠,镇日独来倚树听。此意世人浑未解,半天矫首万山青。”由此可知,明朝就已无从考证这刻经的因由了。

  暴经石西侧有“高山流水亭石壁记”,记述了明隆庆六年(1572年)江西南昌人万恭祀泰山访经石峪,探古寻幽向往高水流水的雅怀情趣。闲立石壁前读其佳句:“巍巍呼志在高山,潺潺兮意在流水”,颇有意境。不必说那书法的端庄秀美,先贤的艺术情趣,单是在炎夏的午后,徜徉于林荫之下,沐山涧之清风,寻一席之石坪悠然而卧,已是无比的惬意,况且头上时有鸟儿在浓荫里婉转啼鸣。一九六一年,郭老来观看了经石峪后也在石壁上题有诗作:“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这首诗刻在《高山流水亭石壁记》岩石南侧隐蔽处,木叶掩隐寻找不易。如大师之品格,淡泊谦和。

  周末假日里,四周里树荫下的石坪上时常会有休闲野餐的聚会。有弹琴的少女,吹笛的小哥。悠扬悦耳的笛声远离了闹市的喧嚣显得更加澄澈,在山谷里传得很远很远,涤人心性。这时我偶尔感到:这石刻的佛经虽然存在了上千年,终究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曲鸣唱。一样会在岁月的雨雪中风化。人类的一切遗迹都将会像这随风而逝的笛声在自然的时光中消失殆尽。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会有无数的局限性,注定了我们对自然与生命还有许多延伸不到的神秘与期盼。谁也说不清是何年何月,为了什么因由是谁在这方大石坪上刻下了如此端庄宁重,秀逸洒脱的佛经。唯有那年年随水而去的落花继续见证着它的过去与今生,依然是在春夏秋冬里花开花落,阐示着生命意义----自然而然的生活。

  因为近在咫尺的便捷,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到那里消遣闲坐。矫首半天,听流水泠泠,看万山青翠,花开花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美文   散文   天门   石经   泰山   因由   石壁   高山流水   佛经   石刻   山野   端庄   流水   时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