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精选

  篇一:描写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观沧海——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罗隐 全唐诗卷 《归梦》 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 路傍草色休多事,墙外莺声肯有心。 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7、诗句美文摘选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海,不是风平浪静的池塘,不是流水叮咚的河溪。海就是海!有一条永不停息的脉搏,有一腔奔流不滞的热血。你惟有颠簸于其中,浸没于其中,才能感觉到海有一种强大的活力。

  海,能容纳百川,它胸怀的博大;海,有潮起潮落,它沸腾的理想;海,有波峰涛谷,它引傲的作品;海,有惊涛骇浪,它对生命极限的考验。 海,清凉的温情里有着幸福的悠荡,汹涌的波浪里也有爱的光华;梦,在深海的激流里开花,唱出的歌谣带着真情的童话。

  海,神秘,美丽,神乎其神,海,爱你的纯洁的清流,海,爱你的神秘的魅力;海,爱你的善良,高尚,海,也爱你的深藏若虚.

  海,是平凡的,是普通的,但海又是那么富有气魄,有着一种神韵而又有着与世无争的感觉。

  海,真的海,同北方高原那片苍茫的土地一样,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

  大海啊大海,天使也不知道,我为何对你如此迷恋,未来的未来,我还要为你献上我对海的祝福。

  8、普希金 《致大海》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篇二:大海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2.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 钱起

  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 李白

  4.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 岑参

  5.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唐 岑参

  6.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俄)莱蒙托夫《帆》

  7. 啊大海——你多么慈祥,博爱—— (美)狄金森《蓝海》

  8.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舒婷

  作品:致大海(大海的日出)

  大海的日出

  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

  大海的夕阳

  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

  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外国诗:

  致 大 海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最新电影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

  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 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

  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

  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百度影音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在线电影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IMAX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 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

  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人人电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

  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喜剧电影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本文转自:

  篇三:07致大海

  【 教学目标】

  1、作者如何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的自由精神为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体会诗歌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袁歌式的忧郁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一一《致大海》 

       二、解题

  1.作者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7--1837),3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

  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大意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诗人向大海告别。

  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紧紧相联。

  第二部分(3-13)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节至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悉愁满怀的。八到十五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诗人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酮,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第三部分(最后两节)写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怕整个身心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水不忘怀。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这首诗的结构思路,教者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勾画出来。 明确:学生边轻声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节7节);缅怀英雄拿破仓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节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节15节)。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三)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砍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份’。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

  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胁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四)欣赏品味下面四个片段,谈谈你的理解

  1.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俄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电响,你召唤的喧响。

  明确:大海运一意象己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

  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旭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明确: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井用“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1

  篇四:致大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分析诗人的思路,把握感情线索,理清结构。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年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普加乔夫史》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

  普希金的创作和活动令沙皇政府颇感头痛,他们用阴谋手段挑拨法籍宪兵队长丹特斯亵渎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结果导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决斗。决斗中普希金身负重伤,1837年2月8日不治身亡,年仅38岁。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三、写作背景:

  《致大海》是普希金1824年流放南俄时创作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四、诗歌分析: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诗人向大海告别。

  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紧紧相联。

  第二部分(3-13)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节至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悉愁满怀的。八到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诗人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第三部分(最后两节)写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怕整个身心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水不忘怀。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五.探究与思考

  (1) 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

  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 7节)(海之恋);缅怀英雄拿破仑

  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 13节)(海之思);永久怀念大海(14 15节)(海之念)。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第2课时

  六、微观把握

  (一)诗歌的欣赏品味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怀念、礼赞。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提示:结合诗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与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明确: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也就是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二)关键句的欣赏品味

  (1)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明确:大海运一意象己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明确: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3)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俄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明确: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七、课堂小结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

  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

  八、艺术特色:

  1、通篇采用象征手法,把大海拟人化,使大海有了人的语言,人的情感。

  2、采用第一人称结构全篇,有助于酣畅淋漓的抒发情感。

  3、全诗首尾呼应,对比鲜明。前后两个不同的诗人形象的塑造(深思愁苦和醒悟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美文   古诗文     拜伦   普希金   高加索   拿破仑   俄国   大海   诗文   奔放   诗人   优美   风光   精神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