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集感皇恩出京门有感的鉴赏

  【作品介绍】

  本词即写作者离开京都,告别亲友而写的一首离词。上片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 下片述别后之思,思后之愿。“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形容离愁之痛,思念之苦。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用前人诗词较多,然而并不令人感觉到是有蹈袭之弊,所借之笔顺手拈来,又别出新意,为我所用,如同己出,可见作者驾驭词艺的表达能力可称一绝。

  【原文】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赏析】

  本词即写作者离开京都,告别亲友而写的一首离词。

  上片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忍泪”表明作者对离别的伤心烦乱。“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心乱如麻的心绪。“惆怅天涯又离别。”一句“又离别”表现“忍泪”“惆怅”的原因。“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远远望去,要去的碧云西畔,群山层叠,行路艰险。“据鞍归去也,情凄切!”虽离别之心伤,虽路程之艰险,而君命难违,只能“据鞍归去”,凄然而走。

  下片述别后之思,思后之愿。“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离愁之痛,思念之苦。“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既是一种夸张,又形象表现出作者与京友难舍难分的'情谊。“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此情此景,作者不禁鼓起勇气责问青天明月:算起来天上应没有可以怨恨的,要不然月亮怎会暂圆而复缺呢?苏东坡有“月有阴晴圆缺”之句,而这里作者用圆、缺对比,以月的圆缺比喻人生聚散。“愿人长似,月圆时节。”月亮无恨,暂圆还缺,人生世事更是愁苦。因此作者又对月许愿:愿人生如那月亮长圆的时候,不要再受那离散之苦。一问一愿,把离别时的伤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用前人诗词较多,然而并不令人感觉到是有蹈袭之弊,所借之笔顺手拈来,又别出新意,为我所用,如同己出,可见作者驾驭词艺的表达能力可称一绝。

  【作者介绍】

  李俊民(一一七六 一二六 )字用章,号鹤鸣,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承安五年,经义进士第一,授翰林应奉。未几,弃官教授。宣宗南迁,隐嵩州鸣皋山。金亡,隐居乡里,教授撰述。蒙古宪宗二年,忽必烈征大理,知俊民精於术数,尝召问休咎。俊民数承延访,仍乞还山。九年,忽必烈率师攻宋闻宪宗崩,班师北归,当行止未潜之际,又尝遗使问计。蒙古中统元年卒,年八十五。谥庄静。有《庄靖集》十卷。文格冲澹和平,诗多忧幽激烈之音,寄怀深远。刘瀛序其集云:“先生诗,格律清新似东坡,句法奇杰似山谷。集句圆转,脉络贯穿,半山老人之体也。雄篇钜章,奔腾放逸,昌黎公之亚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京门   京都   下片   月圆   笔顺   凄切   蒙古   皇恩   月亮   诗集   青天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