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悲散文

  五哥等兄侄领着我,去拜谒了祖父、祖母的墓。两座坟茔相隔好几里路。

  祖父墓处于一座松岭上,满山是森郁的松林、茂密的厥草,真是“筚路蓝缕”,必须拨草前行。坟茔坐落在向阳山坡,对着竹树掩映的村庄、青黄相间的田野,远处就是蓝天白云。

  祖母墓则坐落在另一个山包,面对一片平原,两边的林带环绕着几层稻田,左右各有两丛翠竹,山下有两条水溪汇流。

  山间寂寂无人。我们来到墓前,焚香拜祭,燃放鞭炮。据五哥说,祖父母的.墓地很得山川灵气,前有书案、砚台,旁有倒立毛笔,溪水则是砚流……云云。

  堪舆学我是听过的,但所谓风水知识知之甚少。在我眼中,那只是两堆黄土。我爸生前从没给我提及祖父、祖母。他是否曾经前来扫墓,不得而知;我则是第一次到此。因而在我以往的意识里,爷爷、奶奶就像一种符号,仅为虚空的臆想、抽象的概念而已。

  然而,扫墓回来后,阅读五哥交给我的笔记本,我发现里头有祖父写的文章——那是由六伯父口述,五哥记录下来的。我这才醒悟,祖父也曾是一个有情有泪的活生生的人。

  有一篇文章是他写给亲家的信,内容是因儿子未婚而其妻先丧,征求亲家的意见。通篇文言文,却写得深情悲切,语气诚恳:

  辜负茑萝,叨攀玉趾。满耳秦晋联欢,永替百年偕老;朱陈结好,定占五世其昌。奈游子完坚,未会嫦娥,忽伤镜破。比儿福薄,未歌冰伴,竞帐联离。追维花谢之年,星霜四度,回忆人霞,寒暑累更,临风怀想,曷禁唏嘘。临树时沉,尼僧惆怅矣。

  兹有很者,侄议定于本年十一月念三日,为台端令孙女启散,申时安葬。届时延届栋衬,恳指示矿所,拾起金孩,以便奉葬,而慰丘陵。自此马列峰高,馨香万代,消凡瓜延,线百代之馨香,追远之衷,景英是尔。

  刍荛之见,或当高明,用敢消修无读,一十里辽寄高轩,为愿不息好音。

  三冬天得聆大教!

  此文辞藻华丽,大概意思倒也明白。可惜连五哥也不晓得,究竟是祖父的哪个儿子曾遭此厄运。

  又有一篇是祖父因其姐去世,痛彻心肺,而写下的《祭文》:

  呜呼!生离死别,远近同悲!失尔人霞,古今至慨,尤亲为骨肉,痛别同胞者哉!

  缅吾姐之生也,幼而优暇,长而淑顺。自于归后,事翁姑,相夫子,父道无兮;操井臼,课孙曾,母儿共仰。是故田园多创,屋宇新增,百子成君,勘果游泮。虽姐丈弗辞辛劳,必方教子,实吾姐内助之力而多焉。

  然而仁者必寿,长眠白发之光阴;天假以年,永享平生之幸福。可岂寿连九迭之光阴,进期颐者十二载。祸生二亥之岁月,尝此何兮?来吊奠者三千人。呜呼哀哉!呜呼痛哉!而今而后,欲睹吾姐之形而不得见,欲聆吾姐之训而不得闻,丘置永隔矣,尚复何言哉!能不肝肠寸断者哉!

  而有可为吾姐愧者,一子如亲,七为孤松独秀,八孙绕膝,无谗周士齐鸣。虽三男不禄,亦兹世所偶然;姐丈早逝,亦亘古所恒有。而有可为吾姐愧者,一生和善,金泉细美,原海齐方。他年上金门,步玉堂,凡皇封子,越百度,未有艾也。而吾姐可含笑于九泉矣!

  为在弟等,睹戏人而不见,尚此何兮;望归宁而未游,曷其有极。兹当而车相驾,敬奠酒将,魂兮不远,来隔来长。哀哉尚飨!

  由文中可知,祖父原有一个很贤淑能干的姐姐,相夫教子,张广门庭;她的辞世,弟弟缅怀,抒发哀感,而形成此篇文字。不难看出,他颇有功底,是个通晓文墨的秀才。

  掩卷之余,我不禁嗟叹。祖父哀悼逝者,发自真情实意;但他在世时,又哪里能知道,在他身后,他的子孙,几乎无一例外地经历过磨难,更应该哀矜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美文   散文   拜祭   玉堂   松林   百年偕老   坟茔   亲家   馨香   祖母   祖父   光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