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书行为的反思的杂文随笔

  很多高中学校的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为了发泄心里的压力和郁闷,每年都会发生许多不理性的撕书行为。到现在,撕书行为已成为高考前司空见惯的问题,而由于人们对撕书的行为缺少深度思考,致使撕书行为愈演愈烈。客观地说,撕书行为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而如果从长远来看,高考前的撕书行为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其积极影响是次要的。即使有一些积极意义也被显著的消极意义遮盖和掩埋。

  从个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客观而言,高考前的青年学生的群体撕书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影响就是暂时发泄了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郁闷,舒缓了长期以来绷在头上的紧箍咒。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放下青年学生的心理包袱,以更加自由的心态参加高考是有利的。但其消极作用则更为明显,那就是撕书行为不能理性正确地对待青春时期高考的压力,不能采取更积极的克制措施和合理的心理疏导方法,也无法保留青年学生时期学习奋斗的成长足迹和宝贵见证。记得有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和试卷本身没有错误,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如果认为是书本和试卷给我们造成了压力,是选择了错误的对象。正像工人运动发展史上,初期的工人认为是机器剥削了他们从而砸坏机器一样,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在这里,撕书行为和砸坏机器一样,都还处于自发阶段。因此,作为高考前的撕书行为,只是学生们自发的发泄心理压力的行为,只是从众心理的随波逐流,而没有上升到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深度反思。古代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现在我们的青年学生则在人生的战场上还没拼搏和奋斗,却已缴枪投降,自毁长城!书籍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就是武器,是我们在学习道路上冲锋陷阵的装备。而我们青年学生却不假思索地盲从,可以说这种撕书行为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理性反思,缺少坚韧、忍耐和克制的品格,它会助长青年学生的'任性行为、破坏行为,会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脆弱心理、从众心理,不利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撕书行为的消极作用更为明显!希望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对撕书行为说不,从而进一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忍耐和克制!

  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才是我们今天需要培养的优良习惯!那些书本,那些试卷,每一页,每一行,都曾凝结着我们青春时期奋斗的心血和汗水,都深深地印着我们成长的足迹。如果作为一个有心人,在高考之前,把这些书籍和试卷细致地分类保留起来,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再次遇到挫折和压力,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拿出它们来看一看,我们会想起那些熟悉的音容笑貌,会想起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会想起我们的纯洁和热血青春,会想起我们曾经的奋斗和青春。因此,我们就会蔑视一切的压力和挫折,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以及坚韧忍耐、不怕挫折、勇敢面对一切困难的美好品格!因此,从人生的漫长征途和长远来说,希望我们的青年学生保留好青春时期奋斗的见证,给自己的成长足迹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能让从众心理牵引着我们!高考来了,希望我们参加高考的学生对撕书行为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美文   随笔   随波逐流   杂文   考前   消极   试卷   理性   时期   意义   压力   青春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