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大海的诗句

  大家喜欢大海吗?知道大海的诗句怎么样书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赞美大海的诗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赞美大海的诗句【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关于大海的诗句【2】

  【原文】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赏析一】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旧历六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遭谢景温诬告,以太常博士直史馆出为杭州通判。七月沿蔡河舟行东南,经陈州至颍州。时恩师欧阳修居颍,师生见面,免不了共叙离别之情,盘桓月余。十月出颍口入淮水(颍口即颍上东鲁口至正阳一段),后东行至寿州。此诗即出颍口至寿州所作,所指淮山是硖石山、肥陵山、紫金山统称而言。

  【赏析二】

  此诗也可称为东坡名篇之一。开篇便写出了之心情沉重。“我行日夜向江海”是由繁华的汴京,向遥远的海边地区,日夜兼程的进发,并有无可奈何之意。因上书不为采纳而反遭诬陷,而又皇命不可违的内在之感,也表达了仕途险恶,应远避是非之情。

  【赏析三】

  “枫叶芦花秋兴长”这自然是当时的.节令,但正是符合了自己的心情。秋天是苍凉地,心情是忧伤的,看见了“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便感觉到长淮天远,前途迷茫。这种自然景象融入了感受,自然景象可以看见,易于描写,而内心的远近、低昂是不容易察觉地,所以以物代情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充分地暗示了作者怅惘不安的心情。心情与形景的交措,有一种来日不可预测的感觉,不能不使他深深地思考。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这是到了寿州的所见。白石塔固定之物,人却不断变换。白石塔此时在,以后还在,但历史就改变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当然会出现。原本青山绿水,但经风霜已成黄茅山冈,使人感叹不已。此联用上用三仄尾,下对三平补救,十分恰当。

  【赏析四】

  这首诗可说是文辞、对仗具佳,自然流畅,景情交融,神韵完美,以实写虚的代表作品。正如赵翼的《瓯北诗话》评东坡诗云:“东坡大气旋转,不屑屑于句法字法别求新奇,而笔力行到,自成创格”。

  【赏析五】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是此诗的最伤感之处。诗人说:我看不到汴京,望不到前途,更望不到送行的朋友们,他们也望不到我,然而你们久在苍茫的是非之地,我们互相牵挂着,都要谨慎行事啊。这种内心的语言只能这样来表达,在这里也是一个三平尾,但这里是作者有意而用的。烟波苍茫更加重了,迷茫不清气氛,前途很难看到,也很难预测。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赏析一】

  送别崔著作东征诗题又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旧唐书·北狄传》)。唐王朝于同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赴边地以备契丹。契丹辖地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在帝都长安之东,因此称东征。崔著作,指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

  【赏析二】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元方回评论说:“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赏析三】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金天,指秋天,《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诗人在序中也写道,“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如在眼前。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序》),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之子,指崔融。佳兵,本指精良的。《老子》:“夫佳兵,本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北平,郡名,在河北,初唐时称平州。这里指孙、李叛军的巢。“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卢龙塞,古代是河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田畴献计,引曹军出卢龙塞,出敌不意,大败乌丸。曹操欲对其行封,畴说:“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终不受封。(《魏志·田畴传》)。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曾画十一名功臣的形貌于其上。后来就以麒麟阁作为功成名就的象征。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公元687年(垂拱三年),凿山开道,袭击生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后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的担忧,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达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词句铿锵,撼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契丹   诗句   北平   东坡   田畴   之子   大海   肃杀   河北   苍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