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以德感人原文翻译

  以德感人是用自己的品德、德行去感染,感动,感化别人的品德、德行。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原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译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我甘愿受到惩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注释:

  师:名词作状语,以师的礼节(侍奉)

  称:(被)称道,称赞

  刑戮是甘:意为甘愿受到惩罚

  甘:愿意。

  乞:只求。

  或:有人。

  必:一定。

  激:鼓励。

  还:回来。

  问:询问。

  乃:原来是

  质:询问

  遗(布一端):送给,给予。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

  是有耻恶之心:意为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感受

  王烈为什么要派人去看偷牛的人,还送他两丈布呢?

  因为王烈想要帮助偷牛人走出过错,改过自新。

  感受: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羞耻之心,就能改过自新。

  题目

  12.翻译(2分)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13.王烈凭________________使盗牛者弃恶从善的。(1分)

  参考答案

  9、B

  10、①赠送 ②丢失

  11、B

  12、小偷怕我听到他的罪过,这说明有以作恶为羞耻的想法

  13、对人仗义的态度(道德感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感人   原人   曲直   改过自新   老父   乡里   老汉   德行   羞耻   品德   原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