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七盘岭原文及翻译

  导语:《夜宿七盘岭》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下面是夜宿七盘岭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及参考!

  夜宿七盘岭

  唐代: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译文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

  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

  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注释

  ⑴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唐时属巴州,又名五盘岭、七盘山,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

  ⑵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

  ⑶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⑷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窗,一作“床”。

  ⑸天河:银河。

  ⑹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

  ⑺子规: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⑻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

  ⑼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赏析

  这首五律写旅途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情绪。“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据本诗末句“褒城闻鸡曙”,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则在其西南。夜宿七盘岭,则已过褒城,离开关中,而入蜀境。这诗或作于诗人此次入蜀之初。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高卧:此处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这两句是说,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

  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在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这是诗人的自我调侃,自我安慰,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天河:银河。这两句是说,山中拂晓的残月很近的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流入。

  此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的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子规:杜鹃鸟。这两句是说,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

  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的抒发了“独游”的愁思。“平仲”是银杏的别称。西晋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浮客:无所归宿的远游之子。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这两句是说,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这时候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末联,写自己正沉浸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上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在初唐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高枕而卧   汉中   天河   子规   银河   银杏树   远游   杜鹃   原文   诗人   旅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