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花西京安稳未翻译赏析

  《早花·西京安稳未》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前言】

  《早花》一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作于“安史之乱”结束的同一时期,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时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不安和关注。

  【翻译】

  长安城里安静了没有?没有一个人带来信息。巴江岸边,虽然还是十二月,但已经有山花自然绽放了。那山花,盈盈的就像是雪杏,艳艳的好像在等待春梅。只是战场上风卷起的烟尘肯定还是那么暗淡,那么让人痛苦,还有谁会为那鬓发变白、容颜老去而忧心忡忡呢。

  【赏析】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诗人是有考究的。“早花”是定居在枝上的,一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早花的表白。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西京   安稳   腊日   长安   时局   疾苦   山花   杜甫   忧虑   诗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