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翻译赏析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前言】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三年:苏坚于己巳(1089)从东坡监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床上。

  ⑸吴中:今江苏 吴县 一带。亦泛指 吴 地。

  ⑹黄耳:一作“黄犬”。

  ⑺松江:吴淞江 的古称。

  ⑻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犹老夫。

  ⑽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⑾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

  ⑿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翻译】

  几年来我做梦都想回吴中,如今让黄狗代我传书随你去。当你走到松江渡口叫渡时,千万莫惊动水中鸳鸯、白鹭。那苏州的四桥全都是我当年经行游览去处。

  在《辋川图》上观看春暮,我常记得高人王维的诗句,暗定归期老天必定会准许。身上的春衣还是爱妾朝云一针一线缝制,那上面还淋着西湖的雨水。

  【赏析】

  这是首送人之作。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

  “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老子”为词人自称,语气幽默诙谐,显出朋友之间的亲昵与坦诚。

  下阕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以对王维《辋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 。“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吴中   故居   松江   爱妾   西湖   词人   针线   归期   老子   作者   贺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