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谷西崦人家》鉴赏

  作品介绍

  《赤谷西崦人家》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8卷第6首。

  原文

  赤谷西崦人家

  作者:唐·杜甫

  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目。

  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注释

  ①这首诗是杜甫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作。赤谷:山谷名,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七里,谷内崖石色赤,或以为名。西崦:村名。赤谷西有崦嵫山,村因山得名。

  ②跻险:攀登险境。喧:全诗校:“一作宣,一作安。”

  ③郊:秦州城郊。

  ④茅茨:草房。

  ⑤藩篱:以竹木编成的篱笆墙。

  ⑥武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据传即在此地。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繁体对照

  卷218_6赤谷西崦人家杜甫

  跻險不自喧,出郊已清目。

  溪回日氣暖,徑轉山田熟。

  鳥雀依茅茨,藩籬帶松菊。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山田   沉郁顿挫   诗艺   诗史   藩篱   工部   忧国忧民   疾苦   河南   杜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